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二、重点、难点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重点解读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1、文背景资料:关于客家人: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数近30%。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八卦图。2.课文简说。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3.词语理解:闽粤点缀奇葩营垒夯筑骚扰侵蚀崇尚贮仓八卦酷热和睦相处安然无恙闽:福建省的别称。粤:广东省的别称。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营垒: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骚扰:扰乱;使不安宁。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崇尚:尊重,推崇。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酷热:形容非常热。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无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4.文路整理。第一段:概括介绍傣家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族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5.重点句品析: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的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八卦布局图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