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巧解牛文题解读“故都”两字指明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故都秋的景、秋的物却又是作家在现实中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的折光和反射,作家正是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因此,以“故都的秋”为题。走近作者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最为著名。背景纵览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字词梳理凋谢(diāo)混混沌沌(hùndùn)椽子(chuán)馍馍(mó)落蕊(ruǐ)平平仄仄(zè)点缀(zhuì)嘶叫(sī)着着(zhuó)疏疏落落(shūluò)颓废(tuífèi)鲈鱼(lú)廿(niàn)柘(zhè)混混沌沌:文中是指无知无识的样子。落蕊:落花。疏疏落落:稀疏零落。落寞:冷落、寂寞。着着(zhuózhe):穿着(衣服)。悠闲:闲适自得。平平仄仄起来:意即推敲起字的韵律来。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清秋:清爽的秋天。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凑数儿。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