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惴栗()榛莽()衽席()颢气()颓然()冥合()施施()箕踞()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答案:zhuìzhēnrènhàotuímíngyíjī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解析:读音相近或字形相近而通假。答案:(1)“僇”通“戮”(2)“趣”通“趋”。3.文学常识填空。《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倡导古文运动,并称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本文是_______________的第一篇。解析:此题帮助了解作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答案:《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柳河东韩愈韩柳《永州八记》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而”的用法及意义。(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3)卧而梦(4)觉而起,起而归(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6)穷山之高而止(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8)而莫得其涯(9)而不知其所穷(10)自远而至(11)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解析:本题可帮助积累虚词“而”的用法。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3)连词,表承接;(4)连词,表承接;(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条件;(7)连词,表修饰;(8)连词,表转折;(9)连词,表转折;(10)连词,表承接;(11)连词,表转折。“之”的用法及意义。(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始指异之(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5)不知日之入(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7)故为之文以志解析:本题可帮助积累虚词“之”的用法。参考答案:(1)助词,的;(2)代词,它,指西山;(3)助词,的;(4)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为”的用法及意义。(1)自余为僇人(2)不与培为类(3)故为之文以志解析:本题可帮助积累“为”的用法。参考答案:(1)动词,成为;(2)动词,成为;(3)介词,为了。“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解析:理解题目要结合文章主旨。参考答案:“始得”意为“开始发现、得知”,作者这样拟题,是为了突出西山之美、西山宴游之乐。因为游了西山,以往的登山临水之游不值一提,只有游了西山,才算真正开始了山水之游,而这一次才算开始认识了西山真面目,领略了西山的佳处。5.始游西山时,作者看到了西山的那些“怪特”之处?从中得到了怎样的精神感悟?解析:本题考查景与情的关系,答题思路是作者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西山所见之景:由高处瞭望、俯视、环视四周,表现西山的高、阔和“特立”(独特卓立),由此而来的邈远广大之感(宇宙意识),使得作者感悟到人事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忘却了自我、烦恼而进入超脱旷达的境地(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等到暮色自远而至,物我皆化入虚无更让作者进入了“物我相融,万物同一”的神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漫游中忘掉了贬谪的愁闷。快乐时光看病医生对一名精神病患者说:“你已痊愈,不必再来看病。”“那不好,”病人说,“昨天,我还当了华盛顿,你这样一说,现在,我什么也不是了。”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是州”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概括时力求准确、精练。答案:永州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恒惴栗”?解析:此题考查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或目的,应结合背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