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景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景。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首先要理解产生这一知识的背景。因而人的认知也必然具有情景性。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注入,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那么应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式教学呢?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创设悬念性情景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性情景,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例如在《圆锥曲线》起始课的讲授中,开始提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利用三个观察哨所听到美军炮兵阵地炮击时的声音的时间差,就可以判断美军炮兵阵地的位置,为什么?”在《数列》的起始课上提出“在一个月(30天)内,甲每天给乙30万元,而乙第一天给甲一分钱,第二天给甲两分钱,以后每天给甲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问谁赚谁亏?”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时,我借助书中所示的美丽的建筑物的图片,提出“经典的建筑给人以美的享受,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了悬念,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去钻研、探素、合作。而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也符合新课改精神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二、创设趣味性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懒于兴趣。”而数学知识恰恰是抽象和枯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态度。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时,教师可以先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景,讲述高斯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再一起探讨1+2+3+·····+100的求值。又例如在学习《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引用了下面的故事,以便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指数函数是一种增长较快的函数。“在这一章开始的图片中,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知道这群兔子的增长方式吗?提出问题后,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我继续讲下去。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人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小故事的引用不但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三、创设挑战性情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创设这样的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足以激发学生不断地追求新知识。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我使用了下面的例子。已知长方体中,,,(图1),问从点出发沿长方体表面到达点的路径有几种?哪种路程最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探索,然后教师再通过几何画板课件向学生展示从点出发沿长方体表面到达点的路径:,1),2),3),最后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