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二政治科试卷答案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这是因为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色3.文化产业是2l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约l/5。这说明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4.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④5.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①这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下列那种形式既是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7.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9.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B、具有相对稳定牲和鲜明的民族性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1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1.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被列为世界“四大圣人”之一的孔子的许多观点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孙子兵法》也被日本人运用到商战中;阿拉伯数字已被全世界通用。对此理解正确的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④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12.由于各地语言的差别,由此诞生了昆、京、川、豫、晋、湘、沪、扬、淮、越等剧种以及山东快书、天津三句半、河南坠子、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以及南京白局、南京评话等曲种。这主要说明了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13.当人类砍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