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科)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2.答第Ⅰ卷前,考生必须将科目及自己的姓名、学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第Ⅱ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卷的空格,完卷时只要上交答题卡和第Ⅱ卷。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2.热带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A.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D.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3.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玉米、甜菜、棉花B、水稻、棉花、春小麦、油菜C、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D、春小麦、玉米、甜菜、棉花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5.“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6—7题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风化作用8.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10.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11~12题:1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12.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回答13—15题13.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14.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15.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16.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7.山西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A.降水少,水资源缺乏B.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C.产业结构不合理,以重化工业为主D.大量的煤炭没能及时调运出去18.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气一液④煤一铁一钢⑤煤一电一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19.对于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利用其发电B.让其自燃C.远离居民点堆放D.用作建筑材料20.有关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B.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C.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21.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的原因是A.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大量的水电使其成为最大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