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理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基础VIP免费

生理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基础_第1页
1/41
生理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基础_第2页
2/41
生理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基础_第3页
3/41
感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1.概述•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主体对客体个别属性的觉察,常受高层次心理活动的制约1.概述•1.1感觉系统的构成•1.2感觉系统的分类(距离、化学、躯体)•1.3感觉过程•1.4感觉上传的传递过程1.概述•1.5感觉传递的生理现象及机制•侧抑制•下行性抑制•感受阈值•感受器适应•感受野•感觉门控机制2.视觉•视觉系统的组成: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视皮层•视觉过程:产生、传递、加工2.视觉•2.1视觉信息的产生•2.1.1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外部刺激投射)•2.1.2光感受机制(能量转换)2.1.1眼的折光成像机制2.1.1.1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2.1.1.1.1瞳孔反射•瞳孔反射•直接光反射•交感瞳孔反射•反射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1.1.1.2瞳孔-皮肤反射•定义:皮肤强刺激引起的瞳孔扩大•机制:自主神经反应•意义:生存和保护2.1.1.1.3调节反射•复杂的反射活动,包括了两种反应•随意性运动反应•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2.1.1.2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上睑提肌总腱环上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下斜肌2.1.1.2.1随意性眼动•共轭运动•辐合•分散•辐辏运动2.1.1.2.2非随意性眼动•眼睛的运动:扫视、微扫视、注视、微颤、追随运动、震颤(慢相、快相)2.1.1.2.3眼动中枢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层小脑2.1.2光感受机制(能量转换)•2.1.2.1光生物化学反应•2.1.2.2颜色视觉信息的光生物化学基础视紫红质(photopigments)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opsins)和视黄醛(retina)→视黄醛分子在光照时由11-顺型(一种较弯曲的构象)变为全反型(一种较直的构象)→视蛋白分子构象也发生改变,经过信号传递系统的活动,诱发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在亮处分解的视紫红质,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亦即它是一个可逆反应:全反型的视黄醛变为11-顺型的视黄醛,很快再同视蛋白结合。2.2视觉信息的传递(如何用电生理方式传递的?)•2.2.1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视网膜(retina)blindspoteffect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有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差,介导昼光觉。但能辨别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都能看得清楚,有很高的分辨力。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高,介导暗光觉,只能区别明暗、而无色觉。(视感杆细胞所含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2.2.1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方式•局部电位传递方式•动作电位传递方式2.2.2视觉通路与信息传递2.3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2.3.1视中枢神经元的感受野(ReceptiveFieldofNCinVisualCortex)2.3.2视觉信息提取的功能柱理论•2.3.2.1特征提取功能柱•2.3.2.2空间频率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生理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基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