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言文合一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VIP免费

言文合一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_第1页
1/13
言文合一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_第2页
2/13
言文合一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_第3页
3/13
“言”“文”合一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康卫格一、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经常会出现两种倾向:第一种重视“言”而冷落“文”。教学只注重文言字词教学,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缺少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忽视对作品审美因素的发掘。第二种侧重“文”而忽视“言”,学生文言知识积累薄弱。教师片面强调文章结构分析和思想教育,架空文本语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则如雾里看花。这两种倾向都忽视了文言特点。“言”,是形成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字词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石。“文”,是文学、文化,反映的是历代文人的价值观念与情感取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两者是不能分割的。这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阐述得很清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也就是说,对初中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不是词法、句法等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是基于文章整体感知基础上的理解。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选择学生愿学乐习的教学内容,“言”“文”合一是有效的方法。“言文合一,文化渗透”也是这些年一直倡导的文言文教学理念。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对语文老师的一个考验。尤其要做到”言”“文”合一,更是难上加难。二、什么是”言”“文”合一?什么是”言”“文”合一?所谓”言”“文”合一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的文言字词,还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欣赏文章内容,感受从中渗透出来的文化意蕴;二是在执教过程中不能将教学过程机械地割裂为字词教学和内容欣赏两部分,而是要将两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细腻的品读过程中落实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的审美,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即“在解词析句中领悟文章(文学)意蕴、文化内涵;在探究文意时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感”,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习文言文要以语言为抓手,从篇章阅读的角度推敲词语的语境义;分析文章时,既着眼于篇章的整体,又能与具体的词语理解相结合,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品析,在品析中体悟,努力在“言”“文”之间多走几个来回,言文贯通,进而积累言语经验,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能力。三、构建“言”“文”合一的文言文课堂的策略(一)文言文教学“言”“文”合一的原则1.以文为本从教学方法论看,自古以来的文言文教学都是采用“吟诵”“感悟”和“习得”的方法,就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来讲,这种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正如特级教师朱昌元指出,阅读的基本程序是整体感悟-深入揣摩一内化言语。阅读教学崇尚大量阅读、整体感悟,进而潜心涵泳、深入揣摩,最终达到内化言语、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目的。那些文质兼美历经了历史考验而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存在,也是教学中以文本为中心的重要意义所在。中心并非一切,更不排他,所有其他因素包括作家、读者、背景都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但作品是这一切的中心。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文本有了一定理解或是对具体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引导每一位学生与文本进行紧密的接触,因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亲密、深刻、流畅和完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在“言”与“文”的和谐中享受学习的快乐。2.以生为本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的观点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都认为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经验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原则上说,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文言文的愿望和需求,只是由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言文合一让文言文教学更高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