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区灾害与急救本讲内容提示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一、社区灾害护理与管理二、社区灾害的应对护理与管理三、社区灾害重建期的健康管理第一节社区灾害护理与管理1.灾害概述2.社区灾害的预防与管理汶川地震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尸横遍地死亡人数2月25报告印尼234271斯里兰卡30957印度10749泰国5393马尔代夫82马来西亚68缅甸61法国250德国60瑞典59英国51美国17挪威16韩国12中国15定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专家组指出:“灾害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WHO则认为:任何能给导致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即可称之为灾害。灾害第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第二,其规模和强度超过灾害社区的自救能力或承受能力,两者缺一不可。灾害的类型及受灾特点:自然灾害1、受灾类型:人为灾害2、受灾特点:灾害的性质不同,特点也不同。地震、海啸、9.11恐怖事件、SARS事件禽流感、矿难、火灾、车祸灾害护理定义:日本灾害护理学会对灾害的定义“系统、灵活地应用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灾害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医德高尚沟通能力业务娴熟身心健康风险意识团队精神基本要求社区灾害的预防与管理1、构建灾害应对组织体系2、教育3、预警训练4、风险图5、医院灾害对策6、心理护理自学内容第二节社区灾害的应对护理与管理一、现场医疗护理服务管理二、预检分诊救护现场医疗护理服务管理1、现场预检分诊:现场预检分诊意义:提高急救效率。现场预检分诊要求:边抢救边分类、有经验技术承担先危后重,再轻后小快速、准确、无误现场预检分诊的准确度仅达80﹪左右,所以最好重复进行2—4次为宜2、现场治疗工作:担任现场治疗认为的人,应佩带相关标志。根据预检分诊原则将治疗区域分为非常紧急、紧急、不紧急的治疗区域。3、转运工作4、中间聚集区域的工作预检分诊救护意义预检分诊救护意义定义:预检分诊救护是指根据威胁生命的程度、损伤的严重性、伤员存活的可能性和资源,迅速进行分类的同时给伤员带上伤情识别卡,提供最基本的治疗护理的方法。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现场预检分诊的分类可分为四个等级、使用统一标识:死亡(黑色标识)死亡(黑色标识)重伤(红色标识)应在一小重伤(红色标识)应在一小时内接受治疗。时内接受治疗。中度伤(黄色标识)应在中度伤(黄色标识)应在4—64—6小时内接受治疗。小时内接受治疗。轻伤轻伤((绿绿//蓝色蓝色标识)标识)重点掌握伤情识别卡的使用伤情识别卡:Ⅰ级红色:急危症,危及生命Ⅱ级黄色:急重症,病情严重,无危及生命者Ⅲ级绿:普通急诊,受伤较轻,能行走者Ⅳ级黑色:死亡伤员伤情识别卡上的主要内容:1、一般情况2、生命体征3、身体评估4、初步诊断5、初中措施6、处置时间7、下一步治疗意见伤情识别卡香港样本示范伤情识别卡香港样本示范预检分诊的判断依据:主要观察三个指标RPMR:呼吸p:灌注血量M:精神状态一般要求在2—3分钟内完成有否呼吸>30min无黑色红色<30min判断依据图标桡动脉的搏动红色有意识状态无红色有黄色或绿色伤病员的现场救护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挽救生命,再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特点进行救护,但不管任何类型的的灾害,在现场救护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保持气道通畅和防止窒息。封闭空间与健康管理一般健康问题1、骨折及多处外伤2、闭合性头部损伤3、脱水4、挤压综合症5、呼吸道损伤封闭健康中的健康管理1、稳定生命体征,供氧2、骨折部位的固定3、疼痛管理4、急救医疗体系的灵活应用封闭空间遇难者的对症处理1、呼吸障碍2、体液不足3、低体温症4、挤压综合症伤病员的救护和转运现场救护的主要目的是抢救生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后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基本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送与监护急救相接合: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抬起就跑”→“暂等并稳定伤情”10-20分钟白金时间1小时黄金时间6小时白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