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Q课时困业•规范训练以球捉学乱臟升》》一、选择题1.《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解析:选C。材料“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体现了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故选C项。2.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学堂预备、速成两科学生毕业后,分别赏给举人、进士。这表明()A.学堂管理以传统体制为主B.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C.近代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对大学学堂毕业的学生的资格认定,他们毕业后就具有举人、进士的地位,体现不出学堂的管理方式,故A项错误;赏给举人和进士的功名是学堂的规定,反映不出学生的意愿,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清政府的大学学堂的规定既有近代化的色彩,又保留了封建的内容,反映出近代教育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大学学堂,体现不出新式学堂教育普及,故D项错误。3.下表是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表(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政法科政治、法律均须开设的课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程:经学大义、商科银彳丁及保险、关税等人伦道德、中国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文学、外国语、农科农学、林学等体操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5医科医学、药学据上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解析:选Bo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其他工科、格致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即“西用”,故选B项;“解决了”的说法夸大了清末教育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表格信息仅显示了教育改革的内容,不能显示其作用,排除C项;维新变法在1898年已经失败,而且维新变法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材料没有显示,排除D项。4.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有关该政治构架的设计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B.反映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C.借鉴了近代美国民主政治的构想D.考试院奠定了中国文官考试的基础解析:选Do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考试的基础。考试院的建立只是其思想的一部分。故选D项。5.下面是1922年民国政府在对晚清学制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参照美国的学制,设置的初中必修课程与学分5学科H会科文科公民历史地理国语外语学分68826算学自然科学艺术科体育科合计图岡-■r-音乐生见体育301612■112表中的课程设置总体上最突出的特点是()A.重视自然科学和综合学科B.突出语文科和算学科C.课程设置具有全面性D.注重文官官员的选拔解析:选A。据表格信息可知算学和自然科学的学分较多,说明重视自然科学;开设艺术科、体育科和社会科说明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故选A项;国语学分较少,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未涉及文官官员的选拔,D项错误。6.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宗法实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选任标准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村干部任用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为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干部任用重视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后,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个人魅力、经济实力的人担任村干部。由此分析,时代需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