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化脓球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化脓性细菌对人体有致病性,常引起皮肤、皮下软组织、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乃至内脏器官的脓肿,也能引起脓毒血症。化脓性球菌化脓性球菌葡萄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链球菌属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肺炎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一、葡萄球菌•多数葡萄球菌为非致病菌,少数可致病。•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是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细菌。形态染色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7.4。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相关分类•见书第三点致病性——致病物质•金葡菌产生多种毒素与酶•1.血浆凝固酶(Coagulase):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标志•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olysin):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溶血等。•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含F和S两种蛋白质,能杀死人和兔的多形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4.肠毒素(Enterotoxin):肠毒素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致病性—补充•5.表皮溶解毒素:引起人类或新生小鼠的表皮剥脱性病变。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引导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毒性休克综合毒素Ⅰ:可引起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必血管紊乱而导致休克。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1)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有疖、痈、毛囊炎、脓痤疮、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2)内脏器官感染如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主要由金葡菌引起。•(3)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由金葡菌引起,新生儿或机体防御可能严重受损时表皮葡萄球菌也可引起严重败血症。•2.毒性疾病:由金葡菌产生的有关外毒素引起。•(1)食物中毒:进食含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即可出现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多数病人于数小时至1日内恢复。•(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开始有红斑,1~2天有皮起皱,继而形成水疱,至表皮脱落。由表皮溶解毒素引起。•(3)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低血压、红斑皮疹伴脱屑和休克等,半数以上病人有呕、腹泻、肌痛、结膜及粘膜充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偶尔有心脏受累的表现。二、链球菌•是一类球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厚壁菌门的一个属。•革兰氏染色阳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um,多数呈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有20~30个细菌组成。链的长短与菌种及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链状排列比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的链长。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分类•1.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分类•⑴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⑵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⑶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致病性⑴细胞壁成分•1)脂磷壁酸(LTA)•2)M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