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姚建军笑声“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日本的”诚意”,中国的大度开创外交新局面探究一: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探究二: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探究三: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合作探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东方红一号南京长江大桥1、背景:2、恢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1、背景:2、恢复:3、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并支持中国(3)中国长期的外交努力(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1、背景:2、恢复:3、原因:4、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力量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②50~60年代美国敌视中国有何表现?③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现缓和局面?①请描述美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对华政策的变化情况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2、缓和的原因:02468101214161820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材料一:19501956196019651970(年份)支持票10243447511020304050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材料二: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讲话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材料四: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2、缓和的原因: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阅读:“学思之窗”并总结(1)美国(2)中国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③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④④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受日本、西欧的挑战受日本、西欧的挑战⑤⑤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不能自拔陷入侵越战争泥潭不能自拔①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2、缓和的原因:3、缓和正常化的过程:1969.1.20,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美国方面的信号1969.8.1,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1969.8.3,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说:我想在我的任期内,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向中国人传递我的意愿。1970年10月初,尼克松向《时代》杂志社记者表示“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中国方面的回应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