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土壤类型与分布(二)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01534300)彭建jianpeng@urban.pku.edu.cn章节内容中国土壤分类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分布规律二、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类型《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土壤分类的历史进程:从发生学分类,发展到形态学分类、诊断学分类,目前正向自动化数值分类方向发展土壤发生学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仍长期并存土壤发生学分类在我国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已有土壤资料(一普、二普)多以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为基础土壤类型分析要点环境特点:水、热、植被、母质及其他形成过程:生物累积过程、地球化学过程具体表现形式剖面特征:厚度、构型、诊断层特点理化性质:粒径状况、酸碱性、有机质含量、盐基饱和度、矿物成分利用方式:种植模式、改良途径2.1铁铝土土纲铁铝土基本特征广泛发育于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处于高级风化成土阶段的土壤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上界在矿质土表至1.5m范围内的铁铝层,且在铁铝层之上无火山灰特性,无灰化淀积层的土壤硅铁铝率在1.5左右铁铝土的分类铁铝土湿热铁铝土湿暖铁铝土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壤铁铝土环境特点湿润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环境气温:年均温16-25℃≥10℃年活动积温5000-9500℃年降雨量:1500mm左右(最高≥2000mm)植被覆盖:茂密多层,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成土母质:玄武岩、石灰岩风化物花岗岩等酸性风化物,风化程度高,原生矿物含量很少,富含铁铝氧化物,多为红色铁铝土形成过程土壤矿物的高度风化分解细土部分富含粘粒,几乎不含可风化矿物的母岩碎屑盐基元素盐基元素遭受强烈淋失、硅酸强烈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的相对富集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大量枯枝落叶输入土壤,全年分解,为土壤提供和补给大量元素,维持土壤生产力铁铝土剖面特征构型为Ah-Bms-BC-C,Ah层厚15-35cm,淀积层50-200cm,棕红色除受沉积层理不连续性影响外,一般上下均匀、土层间无明显分异,呈渐变或扩散层界质地粘重,块状结构,结构体表面多有棕红色胶膜或铁锰结核铁铝土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低,一般<2%强酸性反应,pH值在4.5-5.0之间盐基饱和度低,<40%,交换性阳离子以铝离子为主营养元素含量低,特别是受氧化铁、铝等固定作用影响,土壤有效磷非常贫乏铁铝土肥力水平与利用肥力水平:养分元素含量低,肥力水平低,特别是开垦种植后,逐渐贫瘠化利用方式:经济作物,注意施肥环境问题:低产田、酸化砖红壤在我国的分布及剖面特征砖红壤区景观特征气生根菠萝蜜橡胶树赤红壤在我国的分布及剖面特征赤红壤区景观特征蕨类植被木薯红壤在我国的分布及剖面特征红壤区景观特征柑橘园马尾松和杉木黄壤在我国的分布及剖面特征黄壤区景观特征乔灌草多层植被农田石化铁铝土土类比较土类内容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气候条件热带气候条件,季风气候介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生物气候条件年均温(℃)23—2620—2316—2514—19≥10℃积温(℃)7500—95006500—75005000—65004500—5500降雨量(mm)1600—20001500—2000≥15001000—2000植被条件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部分热带植物混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和热带山地湿性常绿林形成特点富铝化作用高度发展介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较弱弱生物富集过程很强烈较强较强剖面构型Ah-Bms-BC-C————Ah-Bs-CAh-Bs-BC-C利用橡胶、经济作物(咖啡、可可等)各种林木,经济作物,热带果木农作物、亚热带经济林木、果树林木、农作物2.2淋溶土土纲淋溶土基本特征湿润气候区中具有淋溶特征的土壤成土过程中有粘化现象,或者形成明显的粘化层我国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到北亚热带均有分布,约占陆地面积13%,约12.5万km2自南向北土壤热量状况明显下降,土壤风化淋溶程度相应减弱,成土条件变化形成多种类型淋溶土淋溶土的自然植被自南向北分别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淋溶土的分类淋溶土湿暖淋溶土湿温暖淋溶土湿温淋溶土湿寒温淋溶土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