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杨宏丽肝衰竭的定义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病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422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指出:肝衰竭的分类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以内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2周~26周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表现慢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或失代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病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422常见少见或罕见肝炎病毒代谢异常-甲,乙,丙,丁,戊-肝豆状核变性,-糖代谢缺陷非肝炎病毒缺血,缺氧-CMV,EB,肠道病毒-休克,充血性心衰药物及毒物自身免疫性肝损害-抗痨药物、解热镇痛药等-酒精,毒物及中药等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先天性胆道闭锁细菌及寄生虫其他-严重细菌感染,血吸虫等创伤,热射病,妊娠急性脂肪肝肝衰竭的病因肝衰竭毒素肝衰竭时体内蓄积毒素主要有两类致肝昏迷和脑水肿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氨、酚、硫醇、芳香族氨基酸、短链脂肪酸、γ氨基丁酸、具有神经毒中分子等引起全身系统性损害的毒性物质:如内毒素、细胞因子(TNF、IL)、自由基等二次打击学说病毒、药物、酒精、免疫等病毒、药物、酒精、免疫等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进一步坏死,并呈瀑布效应肝细胞进一步坏死,并呈瀑布效应各种毒性物质聚集或进入肝脏各种毒性物质聚集或进入肝脏各种因素引起细胞炎症、坏死,胞内物质暴露于免疫因子;免疫反应异常:抗原抗体复合物→机体超敏反应,导致肝细胞大片坏死;初次损伤肝内物质作为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枯否氏细胞解毒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来自肠道的内毒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引起细胞大片坏死;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胆红素胆汁酸等造成肝细胞凋亡;二次损伤内毒素(LPS)诱导的促炎介质的级联反应(Cascade)内毒素作用于巨噬细胞释放TNF,TNF诱导巨噬细胞释放IL-1,后者又作用于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L-6和IL-8,促炎介质少时只产生局部作用,量大时足以产生败血症休克内科治疗•病因治疗:去除原因、抗病毒•控制炎症发展•修复肝细胞膜•改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治并发症•支持治疗见效缓慢、作用有限;无法有效调节水、酸碱电解质平衡;重要脏器的替代和维持作用不足,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肝细胞功能代偿问题;因而病死率极高,其救治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内科治疗不足内科治疗不足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又又称体外肝脏支持装称体外肝脏支持装置,置,ELADELAD((ExtracorporealliverassistdevicExtracorporealliverassistdevicee):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部):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全或相关分替代肝脏功能,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全或相关疾病的方法疾病的方法近代人工肝分型分型主要技术功能I型(非生物型)血液透析/滤过血液/血浆灌流解毒功能为主II型(中间型)血浆置换清除毒性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III型(生物型)体外生物反应装置生物合成及转化IV型(混合型)III型与I型,II型的结合兼有I型,III型功能1994,Uchino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液透析(hemodialysis)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102103104105106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分离血液透析清除方法血液净化清除物质分子量范围膜孔径0.04~0.05,MW<1500D膜孔径0.10,MW5000D膜孔径0.20~06.0,MW<3000000D血液透析hemodialysisBloodDialysateDiffusionSMW-SMMW-SPB-S溶质依浓度梯度通过半透膜向透析液弥散小分子物质氨(NH3)-氨基丁酸(GABA)鱆胺(Octopamine)HD的管路连接动脉血路静脉血路透析液超滤废液早期血液透析50年代,“氨中毒”占主导地位NH3是可透析的小分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