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真教授简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健康培训专家指导组委员甘肃省医学委员会秘书长兰州大学老教授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原理事甘肃省预防医学会原副理事长甘肃省保健功能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扶正气平阴阳三调养:中医分析人体、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调脏腑消长平衡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正固本,理气活血”是中医的特点。强调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通过养身、保健等手段,借助机体自身力量,调整机体平衡,改善机体状态,促进机体发展,实现标本兼治。扶正固本就是扶助正气,巩固根本,调节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强身健体。正气正邪生命力,生命机能的总称。正常功能活动的统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免疫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防御功能、适应环境能力、康复自愈能力等。①防御作用,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作用过强时表现为变态反应;②维持机体内在平衡,如去除老死或受损伤的细胞,作用过强时表现为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监督,即去除经常在体内发生的异常细胞变种,当作用减弱,如老年人,就容易出现恶性肿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或感外邪,以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内阻,结而成块,积渐而大,终至不治。癌:复合多糖的-神奇的免疫调节剂灵芝多糖+复方显著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枸杞子、菟丝子--补益精血白术、茯苓--健脾渗湿麦冬、黄精--滋阴润肺甘草--补中益气CPPCPP有效促进钙的吸收有效促进钙的吸收阴阳平衡•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之间是消长转化的关系,是互限互制对立统一的关系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应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心、肝、脾、肺、肾五脏化生和储藏精、神、血、津液。“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女性六脏六腑:子宫受盛、转化水谷,排泄糟粕“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辨证,即分析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内在联系,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四诊八纲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总纲表、里,寒、热,虚、实---六变病理变化,有寒热、表里、虚实之疾病,风寒表实症:发热脉浮紧、恶寒无汗,外感风寒表虚症:发热脉浮缓、恶风有汗半表半里之症:病显寒热往来、口干唇裂、头晕目眩、胸腹闷积,阴阳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胸腹为阴、背为阳,足为阴、手为阳,足掌为阴、足背为阳,手掌为阴、手背为阳,脏阴,腑为阳。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总不外阴阳两大类,必须首先辨明其属阴属阳,阴阳是八纲的总纲,发热不畏冷、出汗、口渴便秘,病显里实症。日常畏冷自汗称之阳虚。五心烦燥、颧红唇干、盗汗称之阴虚。五行辨阴阳阴阳辨五行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阳虚5大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