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本教育》有感生本教学熠熠生辉近期,我读了《人民教育》半月刊“生本教育实践“专辑杂志,书中主要论述生本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这对于我从事20多年的教学工作者,触动很深。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一、生本教育关键是理念。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认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将教师作为主体来看,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教师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二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时,应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师的教转变到促进学生自发地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的牧者”。大教育家张伯芩说过:要教出“活学生”而不是“死学生”。历史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死板、僵硬与枯燥的,第1页共4页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为本,专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是生动活泼的,如何通过转变方式让学生自己学。这是我在日常政治教学之中一直思考的。通过很多次“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让我更加坚定的明白,学生自己学、学生互相学、学生乐学、学生好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向被认做是“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更加应该注重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也许作为一个平凡教师的我,并不敢于去一次性尝试将改革进行到底,但我认为我可以从一点一点去积累,去运用这一种新教育理念。二、“生本教育”注重方法。将鼓励学生先自学,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能在课前自己总结整理和归纳知识点,这一点我将要求学生首先完成基础行的《要点落实》,当然这里的完成并不是强制性的,我会大力的表扬已经完成了的同学。当然,自觉之中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老师不教而教。这一点我做得并不理想,但是我会更多地让学生上讲台来讲时事,在说时事的过程之中加入学生自己的观点或谈谈它们与课本中哪些知识点是有联系的。“生本教育”应该是关注于每一个学生的,记得读过厚街中学学生的文章让我深受震撼。这是一个转校生,转来时成绩很差,几门功课不及格。他说:“请不要忘记,阳光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角落。如果你长久看不到阳光,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忘记了希望。早在我们出生之前,太阳的指纹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中,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了阳光。”这篇文章已经选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本教育体系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有“差生史”的学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成为他们心中的那束阳光,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角落。三、“生本教育”,教师的作用。首先,在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应该是“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的调控,过程的组织,困难中的引导,成功时的鼓励。其次,教师应该还权利于学生,如还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还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第2页共4页评价的权利,不以裁判自居,还学生犯错以及自主改正错误的权利,不急于指正,还学生发现的权利,不急于点破。最后,教师应该分享学生的成功,除了分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