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质量通病防治主体。二.安装工程的图纸会审。三.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四.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五.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六.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七.建筑水电安装规范。八.结合实际情况一些质量通病。一.质量通病防治主体建设单位作为住宅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应牵头负责具体工程专项治理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要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压级压价、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在工程开工前要下达住宅工程专项治理任务书,审批施工单位专项治理方案,明确专项治理的奖罚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及时督促参建各方落实专项治理责任,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将施工单位的专项治理自评报告和监理单位的专项治理评估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重要审查内容,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通病的,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后方可验收交付使用。二.安装工程的图纸会审1.给排水及暖通专业A.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是否清楚、图纸内容有无遗漏或差错;B.设计有无明确应遵循的施工规范、标准;C.审查图纸中设备、管道及管道附件选用和布置是否合理、可靠,是否便于施工。操作和检修。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或新设备则应审核其是否满足工艺上的要求且技术经济是否可行,设备材料供应有无问题;D.审核图纸中的平面尺寸、走向、标高、管径、坡度的标注是否正确、清晰、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是否一致;E.埋地管道的埋置深度、形式,与建构筑物基础、道路及其它管线的水平净距和交叉净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F.设计有没有为设备、管道、管配件的安装、操作、维修留有必要的空间。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土建结构中是否预留了安装和维修的孔洞,有无考虑必要的维修和起吊设施,结构图中预留孔洞的位置与工艺图是否一致;G.管道穿越地下室,水池等构筑物墙、地面及穿越伸缩缝、沉降缝是否采取了可靠的防水措施和技术措施;H.对有可能伤及人体的设备、管道设计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I.设备运行中会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超标的噪音、如是、设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消音和减震措施;J.管道的材质和试验压力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2.电气A.清点图纸是否完整,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ⅰ供电平面总图,包括变电所位置、线路走向等;ⅱ高、低压供电系统图,包括单线图并标明漏电保护,测量仪表,电压等级,系统标栏应从上至下依次为:开关柜编号,开关柜型号,线路编号,设备容量,计算电流及用户名称等,高、低质系统的设备应有订货清单和订货图;ⅲ变、配电所平、剖面图及各种电流柜和控制柜的安装平面图;ⅳ电力平面图和电力系统图,包括配电箱、控制柜、起动器、线路及接地平面布置图等;ⅴ照明平均图和照明系统图;ⅵ建筑物防雷保护及接地极、接地线的平面布置图;ⅶ对单独的自控设备必须有配电系统图、原理图及方框图等;ⅷ选用的标准图或复用图应有详细的目录清单及设计说明。B.与土建图核对变配电室平面布置、标高、预埋件等是否正确,变配电所平面尺寸、空间高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有没有给操作运行安装维修等留适当的空间,防水、防火、防爆等方面考虑是否周到;C.审核设计所选用的设备、材料是否合理,如选用新设备、新材料则应有充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依据;对不同的用电环境条件,现场防火、防爆等级应明确,所选用的设备、材料应与之相适应;D.与各专业核对供电位置、线路走向、相互交叉等有无矛盾或影响安全的地方;E.电缆埋设标高,穿越道路或其它障碍物时应有特殊的保护设施;F.核对设备、材料清单之规格、型号、数量与图纸有无出入。三.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通病表现形式:电线导管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治理主要措施:.1塑料管及配件的壁厚和外观质量应符合《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2导管敷设后引出地面部位、转弯部位应及时采取防止导管扁、折、断开的措施,配管接口部位应增加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