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及不良反应处理输血及不良反应处理目录目录一、输血现状与常识二、流程及注意事项三、不良反应及预防输血的误区输血的误区目前临床用血尚不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12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3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4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是制备成分血的重要原料。为何要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全血输注的缺点•主要的缺点是全血中保存的损害产物多,如细胞碎屑、钾、钠、氨、乳酸等。•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含量低,有些已丧失功能,疗效差;•盲目输注全血是资源浪费。成分输血的优点•主要的优点是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减少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便于保存,使用方便;•节约血液资源。血库工作·血液保存常识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红细胞保存液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白细胞中的粒细胞离体后8小时功能丧失。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需要在﹣18℃以下保存。一些常识一些常识•全血只要一离开血循环到体外就开始发生变化,称为“保存损害”。•全血在4℃保存1天后,粒细胞已丧失功能,血小板和第Ⅷ因子丧失50%活性;•保存3-5天,V因子丧失50%活性,所以保存72小时以后的血主要含有比较稳定的红细胞、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若为了补充血小板或其它凝血因子或粒细胞,输用24小时之内的新鲜血又是极其危险的,此时输血传染病的机会更多。因为梅毒螺旋体、巨细胞病毒可在4℃含抗凝剂的血中保存72小时后才自然灭活,丧失致病能力;美国血库协会规定:保存在4℃72小时之内的血禁止使用。•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全血!临床中不能混合输注,也不能混合用于体外循环。这样会增加过敏几率,而且无益。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CRCs: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后的高浓缩红细胞,红细胞的压积可达到90%。减少了血浆中钠、钾、氨、乳酸和枸橼酸盐的含量,因而减少了对心、肝、肾等毒性作用,适用于有心、肝、肾疾病的患者的输用血。•浓缩血小板:手工法制备的血小板我国规定每单位(200ml全血制备)含血小板≥2.0×1010个;机器单采的血小板我国规定每单位(l个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新鲜冰冻血浆(FFP):自采血后6~8小时内将分离的血浆速冻成块,各种凝血因子含量及作用同新鲜液体血浆。•冷沉淀:每袋有200ml血浆制成。含有:因子Ⅷ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200~300m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因子ⅩⅢ;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目录目录一、输血现状与常识二、流程及注意事项三、不良反应及预防各成分的输注指征各成分的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应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0.8g/L时,应输冷沉淀。PT或APTT>正常对照1.5倍时,应输新鲜冰冻血浆1、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2、血库工作·交叉配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交叉配血试验示意图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3、取血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走。1、核对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患者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2、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