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分解水材料研究总结全解班级:20XXx学号:20XXx姓名:xxx一·研究小组简介彭绍琴:198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2-1994,6北京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南昌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是XX省高校骨干教师,南昌大学无机化学和应用化学,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领域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2项,主持和完成XX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主持和完成XX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上官文峰。日本国立长崎大学工学博士,原日本国工业技术院科学技术特别研究员,曾先后任北京大学、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动力学院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催化与材料、光催化、太阳能制氢、燃烧排放及柴油机尾气催化净化、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功能开发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负责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省重点发展基金、海外合作等项目。在chemcommun,jphyschemb,applcatalab,《科学通报》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取得日本国发明专利4项,并获日本政府“注目发明”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太阳能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973计划“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编委,亚太纳米科技论坛isnepp2006、2007学术委员会委员。李越湘。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光催化方向学术带头人,XX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年获XX省科学技术第1页共9页协会“江西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现为中国太阳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功能材料》通讯编委。1984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江西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6,10-1997,12国家公派到德国科隆大学((universitaetzukoeln))做访问学者,期间得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短期奖学金资助;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化学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6月-11月国家公派到德国汉诺威大学(leibnizuniversitaethannover)做高级研究学者。长期从事光催化、无机材料、环境化学等方向的研究,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8篇为sci论文,4篇为ei。作为主要承担者完成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一项和多项横向项目,主持和参与(排名第二)完成XX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承担973计划(国家重点规划基础研究项目)二级子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尚世通(1985一)。男,XX省XX县区人,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质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宋华(1963-)。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导,现系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从事绿色化学及催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胡蕊(1985一)。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樊君教授,从事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的研究。田蒙奎(1978—)。男,贵州翁XX县区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从事光触媒材料及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研究。潘商峰(1983--):男。河北XX县区人.在读硕士,师承李越湘教授.从事光催化材料研究.其他:烟台大学教授徐爱琴、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学工学院教授李锋、化工学院教授樊君、中国科学院教授田蒙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欧阳自远、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伟,沈发治,杜彬、中国科学院潘高峰、湘潭大学化学学院朱启安,王树峰,王先友,宋方平,陈万平等(以上研究人员排名不分前后)。二、研究内容概括2.1概述:第2页共9页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会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