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与常用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卢君强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硕导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深圳市危重病专委会副主委E-mail:kevinjunqiang@yahoo.com.cn每年全世界有100万人死于心血管意外。美国有35万(1000人/天);中国有10万(300人/天)死于心源性猝死。在中国CO中毒导致的植物人:94年7-8万人2005年17-18万人。车祸、CO中毒、溺水是中国导致“儿童植物人”的三大病因。分别占比例为:62%、12%、10%。内容掌握一种技术—心肺复苏术(CPR)熟悉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和需要用到的急救技巧懂得在危急时刻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一.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医疗情况。及时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救措施称之为心肺复苏(CPR)。即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的手段,以达到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方法称之为心肺复苏(CPR)。心脏骤停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溺水中毒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烧伤高血压心脏病高热高空坠落中暑严重感染雷击伤电击伤火灾地震等未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心跳呼吸骤停医院治疗CPR成功不成功死亡哪些情况下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心跳骤停的判断指标1.意识突然丧失(排除昏迷)2.大动脉搏动消失3.心音消失4.呼吸停止5.面色、口唇、皮肤发绀(昏迷)6.瞳孔固定散大(药物中毒)心跳停止造成的损害3秒钟时病人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昏厥30秒后进入昏迷20-30秒内呼吸不规则,呈叹息样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30-40秒后瞳孔散大40秒钟左右出现抽搐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但心肌耐缺氧30分钟。心肺复苏(CPR)的适应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呼吸停止、循环骤停(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溺水、脑卒中、气道异物、烟熏、药物过量、电击、创伤、心肌梗死等心脏骤停:室颤、室速、电机械分离心肺复苏的禁忌证1.胸壁开放性损伤。2.多发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如晚期癌症等。口对口呼吸动脉血静脉血细胞耗氧心肺复苏的体位要让病人仰卧在硬板床上或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不用枕头。有外伤者(尤其脊柱或颈部)转身时需高度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分秒必争)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误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心肺复苏(CPR)的分期共分三期:⑴、基本生命支持(徒手CPR,在现场进行)A:(AirwayControl)气道控制B:(BreathingSupport)呼吸支持C:(CirculationSupport)循环支持⑵、进一步生命支持(在救护车上或病房)⑶、长期生命支持(在ICU和康复中心进行)心肺复苏(CPR)的分类徒手(现场)心肺复苏(CPR):徒手(现场)心肺复苏(CPR)是在院外事故现场不需要借助任何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救生方法,也是应急救生的关键。院内心肺复苏(CPR):在医院内由医务人员使用一系列急救设备进行的心肺复苏。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判断意识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S)开始心肺复苏(A、B、C)徒手(现场)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的进行。判断意识开放气道除颤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生存连呼救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通气给氧正确判断争取在10秒内对病人的心跳骤停作出正确判断。①判断病人意识是否存在,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呼叫并推动病人身体,观察是否有反应。②观察胸廓是否有呼吸运动,呼吸停止的最明显标志是胸廓不再活动,用耳近病人鼻腔处是否能听到呼吸或感到呼吸的气流。呼救一旦确定心脏骤停,应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帮助,起动EMS,尽早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不要等待医生来后再抢救,因为心脏停跳4分钟就会发生脑损害,停跳6分钟以上,大脑可能发生永久性损害。反之,停跳时间越短,大脑缺氧性损伤越轻,恢复的机会越大。A(Airway)开放气道-畅通呼吸道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