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明显应激引起的焦虑障碍障碍症状和特定的表现急性应激反应继一次创伤事件后短期内(数天)出现定向障碍、焦虑、遗忘、激越和退缩。创伤后应激障碍回忆以往严重创伤事件时有持久的焦虑,可有恶梦、闪回、回避能勾起创伤事件回忆的情境。适应障碍继一次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后出现短暂的痛苦和情绪障碍(如居丧、离婚、失业、生病)。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是对创伤性事件反应的短暂状态。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在这创伤事件后的几分钟之内发生,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消失可有以下症状:•最初的“茫然”状态、意识水平下降、激越或活动过度、退缩、焦虑症状(如出汗,心跳加快,脸红)、注意力狭窄、定向力障碍、抑郁、健忘。•导致急性应激反应的事件与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事件同样严重。诊断标准l障碍在创伤事件后四周之内发生,持续2天到四周l面临创伤的提示感到痛苦,或通过做梦,想象,错觉或闪回再度体验该事件l明显回避能激发创伤性记忆的情境(如人物、地点、想法)急性应激反应的处理方案1、帮助患者脱离创伤事件。这将使产生进一步创伤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如必要时可提供实际帮助,找到安全住所,或保护患者不再出现进一步的损失(财产、工作)。2、与患者讨论在创伤事件中发生了什么(如看到什么,患者是怎样做的,或感觉到什么,或者那时在想什么),这种讨论可帮助患者减少对在创伤事件中自己的反应的任何负性评价。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会对自己在创伤事件中出现无助感而感到自责(如认为自己没有为阻止创伤事件做任何努力),而这种负性评价在创伤事件中是一个常见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在面临这种创伤时要做出任何其他方式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3、提供有关对创伤事件的典型反应的宣教,指导患者在事件后的几小时和几天中怎样应对最好。4、鼓励患者通过对家人或朋友讲述有关的经历来面对这种创伤。5、时间。向患者保证这种急性应激反应在短期内会过去。6、社会支持对帮助患者应对创伤发生后的事情非常关键。必须找出可能的支持来源和促进其他人提供支持(如双亲、家庭、朋友、同事和单位领导)。7、应用简单的放松方法。这些方法对应激反应的焦虑和紧张的处理是有效的,如:控制呼吸,做操,放松训练或愉快的活动。8、鼓励患者逐渐面对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情境(如回去工作,但一次可能仅几小时)。9、建议患者不要用药物或酒精来应对创伤反应,而是鼓励患者采用上述的第7项的简单放松方法。10、确保患者得到随访及咨询。如症状持续则需要特别的治疗,并更改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抑郁。•录像资料《六岁女孩的惊魂之夜》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概述•PTSD是指个体在经历强烈的精神创伤事件后出现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精神创伤性事件包括频发的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的各类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矿难等)、各种暴力事件(范围大到战争、恐怖事件,小到被强奸、抢劫、斗殴)、重要丧失(如地位、财产、社会关系如婚姻、亲人、自由)等。概述•虽然PTSD的科学研究最初始于美国越战后,当时幸存士兵中大量的PTSD患者给政府善后处理带来了极大困难而促使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来开展科学研究,但和平年代PTSD依然是一个高发的精神疾病。概述•据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等)平均每年约2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更不用说几乎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矿难、火灾、暴力事件、重大丧失等。概述•在经历这些公共突发的或个体经历的事件后,除了可能的躯体损伤,强烈的精神应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反复闯入意识、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的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即PTSD,严重损害心理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流行病学•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报告,约50%以上的女性和60%以上的男性一生中会经历一次以上这类精神创伤性事件;而经历过这些强烈精神创伤性事件的群体,平均10%会发生PTSD(经历的事件种类不同发病率不同,在3%~50%之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998年张北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PTSD的发生率为23%;•湖南某矿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