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行业“事转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关键词:环境卫生;事业;企业;改制环卫行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卫服务作为准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公益性决定政府应该对其进行扶持,包括增加投资、税收优惠或价格补贴。因为自然垄断性原因,目前的环卫服务部门缺乏降低成本、改善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激励机制。在政府组成中有环卫管理部门,它又是资产所有者和政府的派出单位,并且还是行业管理者。由于环卫行业的自然垄断性,行业管理也就演化成直接的企业管理。准公共服务产业的市场化,几乎成为整个准公共服务产业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整体性的变革方向是政府和企业分离引入竞争机制。在环卫行业市场化进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事业单位转企业,这就需要我们对改革的困难有清楚的认识,对改革的工作有充足的准备,做到有步骤、有政策、有方案,循序渐进地推进。1环卫行业改制的特点1.1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建设部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中谈到,在改革实践中必须确定几项原则: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途径多样化;二是收费一定要到位。这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保本微利”的原则如果收费措施不到位,改革就难以启动;三是要全面降低成本;四是为推进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地方政府应在用电、用水、用地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五是对市场化搞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1.2环卫行业在改制中要引入市场机制虽然环卫服务作为准公共服务有着较强的自然垄断性,不宜在一个地域由过多厂家同时运作,但市场机制的作用依然存在。环卫服务可以形成一个投资——收费——收回成本——再投资的资金循环机制,其收费标准可以按成本全额收回,也可第1页共6页以占成本的一定比例,差额由公共财政补贴。依据用价格机制收回成本多少,公共财政补贴多少,便有很多的服务方案可以选择。政府以社会公共主体身份,负担一部分准公共服务的成本,以补偿准公共服务企业对社会提供外部正效应的贡献。1.3在改制后的环卫部门中实施管制体制实施管制目的就是通过政府的介入,对准公共服务的供给或需求做出规范性制约,防止拥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准公共服务企业,将企业内部居高不下的成本利用垄断地位转嫁给社会,所以政府通过管制,限制自然垄断的准公共服务企业的价格行为,从而从体制上规范准公共服务部门的经济行为。2改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2.1环卫的有偿服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的环卫有偿服务收费,收费标准是按照居民的承受能力制定的,而不是根据运作成本制定的。各地试行的新的收费制度,尚有较多不完善的地方。以XX市为例,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清运费按市物价部门测算,每户每年需80~100元,而目前实际收费标准是每户每年20元,且各个XX县区的垃圾处理费收取率在30%~40%。以XX县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在嘉绿苑小区为例:小区共有住户1485户,有偿服务每年全额收取2.97万元,而实际需支付人员经费6.1万元,从中转站到垃圾场的垃圾转运费每年需3万元,在不包括垃圾场收取处置费、车辆折旧费、维修费的情况下,每年净亏6.13万元。同时XX县区环境卫生管理局还要承担城市道路的清扫保洁、公厕的维护保洁以及政府指令的大环境卫生整治等。2.2环卫行业的特殊性给改制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环卫部门历来是社会弱势群体较集中的行业,环卫职工的工作又是最辛苦的、最默默无闻的,收入也是最低的。由于传统观念和市俗的偏见,一般进环卫工作的大多数是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困难、再就业能力弱的人。目前,XX市5个XX县区有环卫工人2240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7.5%,他们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没有其它的劳动技能与工作经验,所以一旦失去了目前的岗位,很难二次就业,会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很大的压力。第2页共6页2.3按事业退休和按企业退休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由于我国的退休待遇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同一个人按事业退休和按企业退休,待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环卫职工普遍认为工作时工资较低,惟一的好处是退休后按事业退休,待遇较好,因而工作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