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细菌的培养特征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基质。固体培养基(加入约1.5-2%的琼脂)半固体培养基(加入0.3-0.5%的琼脂)液体培养基明胶培养基(加入12-15%的明胶)三细菌的培养特征(一)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一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三细菌的培养特征菌落特征取决于菌落的细胞结构和生长行为,从三方面观察:a、表面特征:光滑或粗糙,干燥还是湿润b、边缘特征:有的圆形,边缘整齐;波状、裂叶状,锯齿状、毛发状、花瓣状等c、纵剖面的特征:平坦、扁平、隆起、凸起、乳头状等三细菌的培养特征纯化的菌落是菌种鉴定、通过诱变技术或基因工程改良的前提三细菌的培养特征光滑型菌落肺炎克雷伯氏菌在DHL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粘膜肺炎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三细菌的培养特征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形态-粗糙型菌落三细菌的培养特征菌落的特征菌落的特征主要由各种微生物特殊的遗传特性决定主要由各种微生物特殊的遗传特性决定,,同时同时也与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也与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有关当固定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相同时,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菌落特征是固定的,可作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依据。菌菌落落形形态态三细菌的培养特征菌苔菌苔与菌落有什么不同?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菌苔是由许多菌体繁殖形成。三细菌的培养特征(2)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用穿刺接种法将细菌接种在明胶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形态的溶菌区,依据这些不同形态,可将细菌进行分类。三细菌的培养特征(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半固体培养基:含0.3-0.5%琼脂。穿刺培养,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的有无。在表面及穿刺线上部生长——好氧沿穿刺线自下而上生长——兼性厌氧或兼性好氧只在下部生长——厌氧扩散生长——有鞭毛,可运动只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不运动三细菌的培养特征(4)液体培养基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以自由扩散生长,生长状态随细菌种属不同,可作为分类依据。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一)细菌表面电荷和等电点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细菌细胞壁含有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因此也有等电点,在pH2-5之间。G+等电点在pH2-3,G-在4-5之间,pH3-4之间为革兰氏染色不稳定性菌。在一般的培养,染色或血清实验等过程中,细菌多处于弱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条件,因此细菌表面一般带负电荷,尤其G+带负电更多(磷壁酸中含有大量磷酸基)。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二)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1、细菌的染色原理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与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结构,通过染色可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利于观察。常用染料可分碱性染料(如结晶紫、龙胆紫、甲基紫、孔雀绿、中性红等)和酸性染料(酸性品红、刚果红、曙红等)两大类。细菌一般带负电荷,所以常用带正电的碱性染料染色。少数菌(如分支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的某些菌)用酸性染色。细菌与染料的亲和力和染色液的pH有关。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A简单染色:常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用一种染液染色菌体。一般菌体被染上染料的颜色。B复合染色法:两种染料染色,以区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或抗酸性反应,或将菌体和某一结构染成不同颜色。2、常用的染色法有: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革兰氏染色法2.单染—结晶紫染液第一次染色1min1.涂片固定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4.脱色—95%乙醇溶液进行颜色洗脱3.媒染—碘碘-碘化钾碘化钾溶液浸湿30S5.复染—红色的番红色的番红染液红染液第二次染色4.脱色—乙醇或丙酮溶液进行颜色洗脱四细菌的物理化学特性4、革兰氏染色的机制(1)与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比阴性菌低,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也更紧密。用碘-碘化钾媒染后,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下降更多,与结晶紫的结合更牢固,所以菌体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与结晶紫结合力弱,易被乙醇提取而脱色。(2)与细胞壁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类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