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分析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真菌得以大量繁殖皮质激素的应用: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免疫破坏淋巴细胞--体液免疫降低放疗、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降低机体免疫力,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利于真菌侵入肺部真菌感染诱发因素外源性真菌多在土壤、腐木中,飞扬空气中可吸入肺内如曲霉菌、隐球菌等内源性体内寄生菌引起肺部感染淋巴、血行循环到肺部长时间的静脉置管感染途径诊断真菌病基本方法临床表现真菌学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分型肺炎型、肿瘤型、曲菌球型、胸膜炎型、粟粒型五种类型曲菌球型、实变型、弥散型、结节型四种类型肺真菌病CT表现结节或团块,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增厚的支气管血管束、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及多种表现的结合。结节或团块的分布可分为小叶中心分布、外周淋巴分布及随机分布。诊断标准1、团块:结节大于30mm,最大横断面上,取长径与宽径的平均值。2、实变:潜在的血管堵塞所致的密度增高影。3、磨玻璃样改变:为肺野内出现模糊密度增高影,而无潜在的血管堵塞。4、晕征:围绕结节周围的磨玻璃样改变。5、空气半月征:为新月状的空腔形状。6、淋巴结增大:淋巴结大小大于1cm。一般表现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1、斑点斑片或大片状实变:常见于念珠菌与曲菌。两肺出现小片或大片的渗出实变阴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呈多肺段、多肺叶分布。大面积的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空洞。合并结核时,病变更为弥散2、结节影:不同形态、单发或多发,大多分布于下肺野,边界清楚,有时可见分叶和毛刺征。结节周围可见晕征(出血与水肿)。多发结节需与转移瘤鉴别、粟粒状结节需与血播结核鉴别(临床+实验室)3、磨玻璃样影:病理上为真菌感染后肺泡间质综合征(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细胞间质侵润),影像上表现为淡薄模糊影,边界不清,呈分散或弥漫分布,在淡薄影内可见血管4、肿块与空洞:常见于隐球菌。单发或多发,薄壁空洞。肿块常呈分叶状、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强化或侵润表现5、曲菌球:中空的薄壁空腔伴有球形病变,随体位而改变,在球形病变与空腔之间可见空气半月征6、胸腔积液、气胸、纵隔淋巴结增大:外带病变邻近胸膜,易出现胸膜病变(轻度胸膜肥厚、少量胸腔积液等),淋巴结呈环形强化。肺念珠菌病病原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AIDS常发生机会性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绝大多数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诊断深部咳出的痰液连续3次培养出同一种菌种的念珠菌有诊断价值病理初期:急性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形成(实变+中心凝固性坏死)后期:干酪样坏死、空洞、纤维化、肉芽肿临床表现支气管炎型剧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或浓痰肺炎型大多见于免疫抑制或极度衰弱病人。呈急性肺炎或败血症表现,出现畏寒、发热、咳嗽、白色粘液胶冻样痰,带血丝或坏死组织,呈酵母臭味。影像表现X线两肺纹理增多,呈弥漫性小片状、斑点状阴影,部分可融合成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大多位于中下肺野,部分伴胸膜改变CT病灶弥散分布,两侧肺野广泛的斑片或大片的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多发小结节,常伴有其他的肺部疾病,如结核、肺囊虫肺炎及细菌感染。慢性期呈纤维索条影、代偿性肺气肿1、实变: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病理上代表支气管肺炎或出血性肺梗塞;2、磨玻璃样改变:代表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3、多发结节:围绕支气管血管束或胸膜下,病理上为出血性肉芽肿。兔子动物实验念珠菌肺部感染影像与病理(归纳)真菌的致病因素病菌:曲霉菌、放线菌、奴卡氏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机体:免疫力、大量抗菌素、长期激素、抗癌药也可见于免疫力正常的患者途径:直接吸入或血性感染影像检查方法胸片和CTCT检查优于X线检查。CT:发现病变;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指导支气管镜和外科活检。监测治疗效果。影像学表现实变或毛玻璃影结节(肉芽肿)或团块,伴或不伴“晕征”小叶核心结节,“树芽征”间质性改变几个常见概念几个常见概念毛玻璃影(Ground-glassOpacity)朦胧的密度增高,可见血管影原因肺泡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