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金陵十二钗之贾探春父亲:贾政嫡母:王夫人生母:赵姨娘异母兄弟:贾珠、贾宝玉同母兄弟:贾环外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擅长:诗词、书法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居所:秋爽斋,元妃省亲期间,题有“桐剪秋风”匾额。曹雪芹用一“敏”字赞美探春。她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的才女,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并给予迎头痛击,是曹雪芹笔下除王熙凤外另一个展现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抄检大观园时,她是唯一具有主控权的小姐,充分表现出捍卫下人的领导者风范,并明白表示出对人格被怀疑的愤怒。她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地责打兴风作浪、犯上作乱的王善保家。相较于贾迎春的懦弱、贾惜春的明哲保身、林黛玉被隔在事外,探春对抄检大观园这般不合理的事采取充分准备并正面迎战,令人不得不敬服、不得不赞叹。探春是诗社的倡导者,并且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也口才了得。花语为杏花,其命运之代表,63回掣花签时所得为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玫瑰,其性格之代表,65回中,小厮兴儿评语:“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玫瑰带刺,但若不受威胁绝不主动攻击,正如探春个性。第74回中甩给王善保家的令人爽快的一巴掌,也是因为王善保家的以下犯上,并且掀探春的衣襟。探春的动怒是捍卫人格的一种表现。而玫瑰“又红又香,无人不爱”也是探春个性令人喜爱的一面。探春落落大方、不扭捏造作。借黛玉之眼观来,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望俗”。政策中有判词,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一首是写贾探春的。“才自”句——自:本。清明,脂本作“精明”。小说中说“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第五十五回),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生于”句——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脂批:“感叹句,自寓。”意思是说有作者身世感慨在。“清明”句——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22回探春所制灯谜——风筝)。小说特地描写过放走风筝(说是放走病根儿)的情节。“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一帆”几句——指贾探春远嫁。穷通——穷困和显达。常有人说探春因庶出而自卑痛苦,此说甚谬。但看鸳鸯抗婚,贾母生气,在场那么多重量级人物都不敢吱声,当时是谁挺身而出,打破僵局的?抄检大观园,惜春如临大敌,又是谁严阵以待,出手还击的?迎春房里没规矩,又是谁前来申饬督促的?试问一个自卑的、心理有障碍的人,她能做出此等惊人之举吗?那么,探春的庶出身世有没有被人歧视呢?且说55回凤姐与平儿商议家务,视探春为“咱家的正人”,由衷赞赏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叠用四个“好”字,真乃自古英雄惜英雄。茯苓霜被盗案发,若依法处置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