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及新进展周钰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目录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常见病治疗经验微创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规范1.心理准备:在进行埋线之前,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本疗法的治疗特点,告知埋线的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2.物品准备:物品准备包括一次性的微创埋线针,埋线线体以及常规消毒所用的碘酒、酒精及棉球等3.术者消毒: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手心、指缝、手背手指、指腹、指尖、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流动水清洗。术前准备1、患者俯卧位和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的部位2、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3、准备针具和线体,采用一次8号注射不锈钢针头作套管,用28号不锈钢毫作针芯,镊取一段线体。置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操作技术4.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拿针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深入到穴位适当深度。5.在获的针感后,边推针芯,边推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皮下组织或深层肌层内。6.针出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并敷贴医用胶贴。继续下一个穴位的操作。微创埋线的线体植埋深度•一般来说,线体深度为1.5~2.0厘米,四肢末端由于皮下组织和骨头之间肌肉较少,埋线比较困难,尽量不用埋线。有些穴位下方有血管和神经,对于这些穴位应该避免深刺,以防伤及血管和神经。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出血和血肿:埋线操作出针后出血,应立即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术后出现青紫或血肿,可先给予冷敷止血,24小时可以热敷止血2.感染:一旦由于操作不当发生感染时,可以给予局部抗感染处理,或是服用抗生素,出现化脓应排脓。3.过敏:埋线后局部出现红肿、发热、瘙痒、丘疹甚至线体排异,应给予抗感染处理,严重者给予口服抗过敏药。埋线术后的局部反应,不仅与操作的方法施术部位的杂质有关系,而且和线体材料有关。羊肠线因含有动物蛋白和加工过程中的杂质,容易导致感染和蛋白过敏反应,应用高分子材料合成的线体PGLA则很少发生感染和炎症现象1、埋线主要根据辩证进行治疗,必须根据四诊分清证型2、埋线以经络穴位为基础,临床应该取穴正确。3、埋线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采用适当的刺激方式和强度。4、进行穴位埋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5、根据线体在体内分解吸收时间不同,治疗间隔就有差异。分为快吸收1周和慢吸收2~4周。患者症状控制后应继续埋线1次以巩固疗效,或延长埋线周期。注意事项6.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7.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8.羊肠线用剩后,应该全部倒掉,不能留到下次使用。慢支支气管炎病因病机: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学属于“咳嗽”“喘证”、“痰证”、“饮证”。•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者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慢支支气管炎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主补脾、益肾、利湿化痰为原则迁延期、缓解期急性期分期治疗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补泻兼施和标本同治。取穴主穴:大椎、定喘(双侧)、胸夹脊(胸2-6)、肺俞(双侧)、风门(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病因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为内因,复感风寒湿热外邪,或七情所伤而引发。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运失常酿湿为痰上贮于肺痰湿不化蕴而化热上蒸于肺肾虚水冷为痰上犯于肺复感风寒湿热外邪,引动伏饮支气管哮喘•中医辩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