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画风》教学设计汉中市陕飞二小陈凤梅教学目标: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理解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象,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教学方法:猜谜导入,激起兴趣;合作画风,直观感受;套用句式,联句成诗;课外延伸,丰富体验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猜谜激趣:(板书:画、风)2、今天我们就来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据题质疑:谁?怎么画?二、趣味识字,多重巩固.1、解疑:谁画风?(三个小朋友的名字,打招呼。)2、认读词语。3、多音字:辨别、书写。4、速查生字读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提示:画、读、想2、交流概括:他们分别画了什么?四、聚焦”画风”,赏读细悟,1、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2、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3、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五、评人论风,驰骋想象:1、你喜欢文中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2、概括文中画风的方法,仿照句式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画风?3、欣赏关于风动的资料。六、作业超市:“画画、朗读、阅读、写诗”课后反思:一、“风声”导入,激发兴趣,唤起童心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风声”入手,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兴趣。然后教师激趣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近文本。教学生字时,通过“和三个小伙伴打招呼”“将小伙伴记在心中”这些方式,引领学生记住这六个字的同时,拉近了与文中小朋友的心灵距离,为走入文本做好情感铺垫。青蛙跳伞的速查生字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反映能力和识别能力.聚焦生字,使重点更突出,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放大笔顺繁杂的字,有助于学生观察字型结构,使识字教学更扎实.二、聚焦“画风”,品读感悟,分享童心通过板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和文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启迪。1.描绘图画,巧设情境.教师可以采用一边描述一边板画的方式创设情境,将文中三个小伙伴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出来,在优美的画面中,走入情境。2.借助配音,读中感悟,体会人物个性.第一步:播放文中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对话的无声动画,激发学生为动画配音的欲望。第二步:借助“只有读好课文,才能给动画配好音”的提示,指导读好人物的语言。第三步:配音展示朗读成果。第四步:引导学生再读该部分内容,画出“赵小艺怎样画风”的有关语句,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明白:她通过表现风与旗子的关系画出了风。第五步:表演再现三个小伙伴第一次对话的情景,领悟赵小艺的创意,受到“遇事动脑筋”的启发。3.选画、表演、评议,领会创意,受到心灵启迪然后,教师采用“选画”“表演”“评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①出示两幅画(一幅画中的小树是“直立”的,一幅画中的小树是“弯弯”的),让学生选择哪幅是陈丹画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就画出了风?”②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来当宋涛,亲自画一画风,并请扮演“宋涛”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风?”③出示一幅“小男孩手拿不转动的风车”的图画,请学生评议:这是不是赵小艺的画。这样,在多种教学方式中,引导学生领会三个小伙伴都是通过表现风和事物的关系巧妙地画出了风。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他们“遇事爱动脑筋、相互合作”的品质。4.再现画面,拓展语言,感受优美意境在感受了文中三个小伙伴的创意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让三个小伙伴的画动起来。在优美的意境中,相机进行语言训练:一阵风吹来,小朋友们的画都变活了,显得______;红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______;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