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叶圣陶文集》有感VIP免费

《叶圣陶文集》有感_第1页
1/3
《叶圣陶文集》有感_第2页
2/3
《叶圣陶文集》有感_第3页
3/3
《叶圣陶文集》有感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读《叶圣陶文集》有感郑楼小学俞勤翻开《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大书,我心中充满惊喜与震撼,深感这本书的实用性,同时也被叶老这样的“一代宗师”深入浅出的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论述所折服。对于像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应该如何来教学,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的许多观点与我们当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致的,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体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叶圣陶先生也十分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是来自生活的,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是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他说,“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语文教学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而且这一思想贯彻于他一生。学生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课文对话,建构课文的意义;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生活的品位。阅读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学中要沟通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乡下人家》一文第一节,“""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让学生理解作者怎么把瓜藤写活的。用了哪些词。.学生由于平时观察过喇叭花的蔓,有的同学家里还种过丝瓜,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找到了“攀、爬”,怎么攀,怎么爬。有的说:争先恐后地攀、争先恐后地爬,有的说:爬上屋檐后又横着爬、竖着爬、斜着爬""一下子就把瓜藤写活了,通过再现生活画面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化了。再如《风筝》一文,“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第1页共3页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找出放风筝愉快心情的句子。(1)放风筝最美的是“""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配合默契,这是第一美。(2)“一紧一松”逗引风筝,看它越飞越高,心里高兴,是第二美。(3)“翩翩飞舞”是第三美,风筝飞得轻盈、漂亮,村里人的夸奖。只有把语文课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活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二、“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他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引导之后,学生能自己理解,要在学生走不通的时候,才给他们扼要点明。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老教学思想的精髓。当然,叶老并不是否定教师讲的作用。他认为“当讲则讲,而且要讲透。把文章讲透了,就也是‘文’与‘道’兼顾了”。叶圣陶先生对教学方法的论述对于当前我们正确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其实有着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有一个词“不约而同”,学生根据字典的理解说:没有经过约定而彼此行动一致。我又问:结合上下文看看都那些行动一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我抓关键词句来品悟小村庄的风景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想像、去理解。如“郁郁葱葱”一词,学生很快就说出:树很茂盛,也很绿。再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就像绿色的海洋。学生的头脑中一下子就会浮现出一望无际、长势茂盛的森林来,丰富了学生的意象。《林海》的“云横秦岭”一词我还让学生画图来理解。老师交给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想象、画图理解等方法学习词语,那么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词语就可以自己解决了。这就是“授人以渔”呀。第2页共3页三、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叶老对此问题也有颇多论述。叶老十分重视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心灵,培养他们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吻合的。他说,“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叶圣陶文集》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