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重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文革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必要性)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两个凡是”错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可能性)影响(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两个凡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两个凡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十二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党章的决议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7中共十五大酝酿:开端:提出:基本形成:成熟并形成体系:写入党章: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在祖国统一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