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困惑与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 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激烈变迁。现代化的“阵痛”在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素以“礼仪之邦”着称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道德文化危机。道德的遗失与困惑成为这一时期的显着特点。如何认识现代化进程对道德文化进展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与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道德文化,以推动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是现代化进程中巫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困惑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是以几千年的自然经济为根基的,它与传统社会的生产力进展水平、社会关系相适应,并在漫长的传统社会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道德文化体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传统道德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能适应剧烈的社会变迁,也不能再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提供所需要的价值意义。然而适应市场经济进展和现代化的新型道德文化远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善。可见,我们正处于一个特别的历史转型时期。这是一个道德文化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道德整合程度较低并出现大量道德文化结构性失调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人们所承袭下来的一直被社会成员所认同的道德标准渐渐远离现实生活,并与社会普遍推崇的行为榜样越来越相背离;另一方面,一些原来被社会所否定和极力排斥的道德价值,却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在一些领域中,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另一些领域中,新型的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道德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些社会成员中,以传统道德法律规范为行为准则;而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却以新的道德观念为行为评价标准。而且,对一些社会成员个体来说,其道德标准也具有二重性,对一种社会行为现象用传统道德来进行价值衡量,而对另一种现象却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来对待,甚至对同一种现象,同一个人也可能同时用两个不同的道德准则进行评价。人们面临着一种深深的困惑,任何一种行为或现象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道德评价而具有性质相反的道德意义。任何一种现实生活中的观念、行为、现象,都可能获得一定道德观念的支持与肯定,而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或批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陷人困惑与迷失中,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突。 现代化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其实质是一种“文化堕距”。由于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