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招生宣传的心理诉求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代写论文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生源竞争愈演愈烈,招生宣传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针对考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接受心理和需求心理,讨论和实施高校招生宣传的心理诉求策略,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招生宣传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校招生;宣传;心理;策略 一、宣传内容应围绕考生的需求而组织,努力增强招生宣传的说服力 1.介绍学校要实事求是 心理学讨论表明,一分为二的、实事求是的介绍容易使受众产生信赖感。客观地反映高校形象不仅容易使考生对该高校产生偏爱和较高的评价,还有利于形成对该校的忠诚性和增强其“防备力”,进而导致报考倾向。招生宣传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模糊其词,做到恰如其分,合理评价学校的主要指标。要简洁明了,注重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就业前景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等。语言要诚信、生动、富有哲理。要大力宣传权威部门对学校的奖励和评价,权威性人物对学校的肯定,提高招生宣传的可信度。招生宣传材料的设计与制作,要根据不同的载体的不同特点,选取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内容,讲求设计制作质量,美观大方,轻松愉悦,让人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效果,能吸引人来看,让人同意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有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体验。 2·介绍专业要通俗具体 让考生有清楚明了的认识高校的专业名目繁多,考生大多第一次听说这些专业名称,至于这些专业学什么、将来做什么、就业前景如何、社会地位如何等更是不甚了解。“只有了解才会选择”,高校不仅要采纳考生能够理解的话语,把各专业的开设课程、实践环节、就业去向等向考生作详细介绍,还应把各专业的特点,哪些考生适宜就读,哪些考生不适宜就读等都应向考生说明清楚,使考生在全面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理性、明智的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和以往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成才观念、竞争观念和自主观念不断增强。“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关注毕业之后的去向。他们既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才能,又考虑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既希望毕业后有满意的工作,同时又关注就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1]这种主体选择的趋向要求高校在招生宣传中加强对就业的宣传,使考生对准备选择的专业的学习情况和将来的就业情况有比较清楚明了的认识。只有这样,考生才会在报考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