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李云来VIP免费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李云来_第1页
1/3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李云来_第2页
2/3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李云来_第3页
3/3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李云来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中餐烹饪组李云来放暑假前学校发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即是《教师要学孔子》,对于孔子我们并不陌生,出生于鲁国陬邑,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易学的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对其中的名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熟捻于心。那么,是否这本书就没有新意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目录,编者根据吾学篇、吾行篇、吾思篇的顺序编写此书,从中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这不是提醒我们要学习,学完了要行动,行动后还要思考得失成败吗。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对于学校与管理部分看得极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足矣。而对教书育人、教与学部分阅读得很仔细,下面就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在吾学篇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性相近习相远,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告诉我们要善学与善善思,学习改变每个人的命运。身为人师,学当广博,不能局限于某一狭隘的领域;学当精深,直至乐境。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前的讲话,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该具有一潭水。随着知识的更新,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第1页共3页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胜任党和国家的重托,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教师无须忧虑个人位置,而应该忧虑自己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怕没人知晓自己,只求自己能否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尊敬的好老师。同样的意思习近平主席也说过。说老师要少考虑物质享受,要甘于平淡的生活,要多研究学问,少谈享受。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的理解是全纳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愈重视,我校已经做到了零拒绝教育,所有适龄残疾儿童,不分家庭、不分种族,都能接受到优质免费的教育。但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生长环境、性格爱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们要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还要学习《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教学》,真正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孔子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例如两个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听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孔子对子路说,不行,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对冉有说可以。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时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吗。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背诵,我们是否硬要比他背诵。而不是采取别的方式考察他是否了解。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认真看老师讲课,不喜欢发言,我们是否就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不积极配合我们教学的呢。有的学生爱动,属于外倾型的,我们是否一再要求他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乱动。因材施教虽然只有四个字,可是需要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在教育学生中。我们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爱人”是仁德的基础。做老师的更是这样,就没有教育。习近平主席说过,爱是师德的灵魂。孔子所说的“爱人”充分尊重了人性的需要。孔子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等道德条目,"恭"即恭敬,要以"恭敬"之心对待他人;"宽"即宽厚,做人宽厚,待人宽容自然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第2页共3页和喜爱;"敏"即"敏捷",做事要勤恳干练,"天道酬勤",自然会取得成果。"惠"即"慈惠",要有恩惠之心,经常资助他人,就能使别人幸福,自己快乐""赠人玫瑰,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李云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