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那土黄的封面泛出的淡淡墨香,宛如午后宁静的心灵,喝了一杯咖啡,亢奋不已。看着30位优秀教师的自述性的启迪心智的成长文字,心潮翻滚,心里由衷的感叹: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慢慢地,我被书里的每一位名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评语说完为止。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多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儿童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孩子,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孩子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第1页共9页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即可。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中一条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那教师要具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书中讲到:教师要具有主动精神、要有乐观心态、要有生活情趣。“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它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执行力”是指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有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教师要有“蚂蚁精神”,它总在走路,在不断地行走,它自强不息,要“蚂蚁抱团”的团队精神。在刘良华教授看来,“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重要的品格,也就是他认为的“工作精神”。就是可以把“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的一种精神。范围是把这个“线条的指令”当作一个半径,围绕一个圆点,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工作范围。主动精神还体现在“控制感”和“生涯设计”。对所有人来说,控制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做主的权利,就完全失去的控制感,这个人将慢慢地萎缩、变形、慢慢地死掉。“生涯设计”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个途径主要就是学习,也就是“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为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第一,要坚定自己的职业志向;第二、在一个学校三到五年之后最好离开,当然这个离开是精神上的离开,就是自己的要有一定的补充、要自我更新,精神要出差。精神出差的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去阅读,去观看,你的视野就能够变得开阔。一个老师,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第2页共9页主动精神,就是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