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DHG·GL/XS-302-2005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二节供热基本知识⒈一次水、二次水从热源输送热能到各热力站的管网为一级供热管网。该管网中流动的水为一次水。一次水是高温热水,它由热源经管网流入热力站换热设备,释放出热量后再经管网返回热源。一次水在热源处已经过软化处理,以避免因高温而使换热设备结垢。从热力站输送热能到各用户的管网为二级供热管网。该管网中流动的水称为二次水。二次水在热力站换热设备中吸收热量,经管网流入用户,作为供暖水和生活热水。为避免换热设备结垢,供暖用水必须经过软化处理;生活用水必须将供水温度控制在60℃以下。⒉集中供热系统⑴.热源:是指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将热媒加热成高温水或蒸汽的区域锅炉房或热电厂。⑵.热网:是指由区域供热蒸汽管网或热水管网组成的热媒输配系统。⑶.热用户:是指由建筑物内供暖、生活生产用热系统与设备组成的系统。⒊集中供热系统型式⑴.根据供热系统的热源不同可分为:热电厂供热系统、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利用工业余热的供热系统以及以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⑵.根据使用热媒不同可分为:蒸汽供热系统和热水供热系统。⑶.根据用户供热管道的数目不同可分为:单管供热系统、双管供热系统。⒋集中供热过程的组成供热过程由热介质的准备、热介质的输送、热介质的利用三个步骤组成。⒌热负荷⑴.按其用途可分为:供暖热负荷: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保持房间的热平衡,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通风(空调)热负荷:在供暖季节,加热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所消耗的热量。生活用热负荷:为满足日常生活中用于洗盥、洗衣、洗刷器皿、热饭等的用热。生产工艺热负荷:为满足生产过程中用于加热、烘干、蒸煮等用热,或作为动力用于拖动机械设备的用热。⑵.按热媒种类分为:热水热负荷和蒸汽热负荷。⑶.按使用时间分为:季节性热负荷和长年热负荷。⒍传热的基本方式⑴.导热:是指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单纯的导热只能1发生在固体中。⑵.对流:是指依靠流体的运动,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⑶.辐射:是依靠物体表面对外发射可见和不可见的射线来传递热量的现象。⒎供热运行参数供热运行参数是指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参量。它可以直接反映供热状况,是运行调节的依据。热力站记录的参数主要有压力、温度、流量等。⒏管道阻力管道阻力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沿程阻力:指当流体沿管道流动时,由于流体分子间及其管壁间的摩擦产生的能量损失。局部阻力:指当流体流过管道的一些附件(如阀门、弯头、三通等)时,由于流动方向或流速的改变,产生局部旋涡和撞击,由此产生的能量损失。⒐水力失调热水供暖系统各热用户或各散热器设备中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称为该热用户或该设备的水力失调。水力失调可分为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水力失调会引起热力失调。各层散热器之间不按比例放热的现象称为垂直热力失调;同层散热器之间不按比例放热现象称为水平热力失调。⒑管道的排水与放气热水管道在充水时,要将管内的空气全部排净以保证热介质的正常循环,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管道内壁的腐蚀。由于空气的比重小于水,管道充水时空气将聚集在高点,因此将放气门设置在系统高点会有利于空气的排出。管道检修时,需将管内的水放净,因此在低点设置泄水门,以便于管道内的水从管道中排出。⒒干线、支线、户线从热源引出的主要管线称为干线。从每条干线上引出的管线叫支线。从支线引向单独热力站的管线叫户线。第二章供热系统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根据热媒不同,供热管网有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两种。在供热系统中,水作为热媒与蒸汽相比有如下优点:⒈热水供应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高。由于热水供热系统中,没有凝结水和蒸汽泄漏以及二次蒸发汽的热损失,因而热效率比蒸汽供热系统高。⒉以水作为热媒用于供暖系统时,可以按质调节的方法进行调节,既节约能源,又能较好的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