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复习学案2一、学习目标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2.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4.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二、学习重点1.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学习难点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四、练习题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题目。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极力主张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即写于此时。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活板》回答问题。1、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1)(2)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用一个字概括)课文是按顺序来介绍的;用“”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4.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检测反馈一、阅读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回答问题。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