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有感——读《做一个励志型班主任》一书有感日前,有幸从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曾蓉蓉老师处获得《做一个励志型班主任》一书,回家翻阅,惊喜地发现此书是一个比我还小,却与我有着很多类似教育理念的高中语文女教师——黎志新所写,我便抑制不住好奇地仔细阅读起它来。既然是仔细阅读,自然多多少少能读出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出来。黎志新老师将此书命名为《做一个励志型班主任》,其内容当然与班主任工作中的“励志”相关。如何做个“励志型班主任”?我从书中读出了以下信息:一、励志,班主任要先从自己做起。黎老师引《说文解字》中的一句话开头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简言之,教育就是“上行下效”。后人也许早就深明了教育的含义,所以才有了对教师的要求:“为人师表”。由此可见,作为老师,我们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励志,我们别无选择就得先学会给自己励志。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生活无情趣、心态常悲观、终日牢骚满腹的老师,他(她)能够教会学生励志。但是,班主任又该如何给自己励志呢?黎老师教会了我们四大招:1、面对社会的负面评价,我们抵触不如聆听。当今中国,只要说起教育,人们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失败的是教育。”“误尽沧桑是教育。”“教师都是应试狂徒。”等等,尽管我们自己明白,我们的工作一直很尽心尽力,我们常常是“日未出而作,日已落而未息”,而面对如此不客观的教育负面评价,职业的倦怠难免不出现在自己的工作中。怎么办?黎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自励,摆正心态,调整情绪,多感受教育生活的快乐,设计教育过程的精彩。至于社会对我们的负面评价,我们姑且听之即可。2、面对不懂教育的领导,我们抱怨不如面对。黎老师说,在学校,领导未必是最懂教育的,也许甚至是最不懂教育的。因为我们的特殊国情,学校领导“行政化”不亚于其他部门。面对不懂教育的领导的不理解,我们也不能抱怨,因为抱怨是一种消极态度,而人一旦处于消极状态,大脑中的很多细胞就会怠工,导致精神疲惫,严重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相反,我们如果试着改变自己去勇敢而积极地面对,让大脑细胞活跃起来,没准还能让领导满意,让自己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3、面对“百花齐放”的学生,我们挑剔不如赏识。黎老师说,时代在变,教育对象也在变,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性格、习惯与爱好。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学生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类信息,不管家长愿不愿意,不管老师允不允许,学生们都可以看到国内外各类文章和各种视频,在很多方面,学生懂的可能比老师还多。虽然韩愈早已告诫我们:“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可“底子厚”的学生还是难免有一份桀骜,而一些家里物质条件优越的养尊处优的学生,他们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娇贵,还有部分学生则追求个性、崇尚民主,要求自由,却又没有弄懂“民主”与“自由”的真正含义,他们往往为了自己的个性发展,走“无组织无纪律”路线……可以说,一个班级里,形形色色的学生真的是“百花齐放”,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做老师的怎么办?我们挑剔不如鼓励。因为,我们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我们会发现每一朵花都有“刺”,如“娇、骄、狂、傲”等,但如果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就容易欣赏到这些“刺”上的“花”是如此天然美丽,他们期待我们用教育之剪去艺术修理,期待我们用鼓励之水去辛勤浇灌。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面对缺点不断的学生,我们别无选择要训练出一双“发现美、赏识美”的眼睛。4、面对要求不断的家长,我们计较不如宽容。黎老师说,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几十个学生背后是几十个家庭、上百个家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素养、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他们当中,也许有位高权大者,他们习惯于打着官腔说话;也许有财大气粗者,他们习惯于呼三喝四;也许有才高八斗者,他们习惯于为人师;也许有目不识丁者,他们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