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乙肝肝硬化指南VIP免费

乙肝肝硬化指南_第1页
1/10
乙肝肝硬化指南_第2页
2/10
乙肝肝硬化指南_第3页
3/10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关键词:HBV相关肝硬化;诊断;评估;抗病毒治疗;管理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5256(2014)02-0099-10Managementofclinicaldiagnosis,evaluation,andantiviraltherapyforHBV-relatedcirrhosisExpertsincombinedteamoftheMajorSpecialProjectof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supportedbyChina’s“TwelfthFive-YearPlan”Keywords:HBV-relatedcirrhosis;diagnosis;evaluation;antiviraltherapy;management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4.02.002收稿日期:2014-01-20;修回日期:2014-01-29。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2012ZX09303001;2013ZX10002004)通信作者:茅益民,电子信箱:maoym11968@163.com;尤红,电子信箱:youhong30@sina.com;贾继东,电子信箱:jiamd@263.net。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1-2],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3-6],延长生存期[3-4]。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7],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治指南或共识,都明确指出应该给予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各国指南或共识中提出的抗病毒治疗意见比较简单,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订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对HBV相关肝硬化进行规范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1流行病学HBV相关肝硬化是慢性HBV感染的重要临床结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2002年全球死于肝硬化的患者中约30%为HBV相关肝硬化[8]。总体而言,慢性HBV感染进展为肝硬化的5年累积发生率为8%~20%。1项包括684例CHB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肝硬化的年发病率约为2.1%,持续HBeAg血清阳性者更高,达到3.5%[9]。持续高病毒载量是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肝硬化累积发生率呈正相关,可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慢性HBV感染者易进展为肝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尚包括:免疫状态(反复或持续的免疫清除)、男性、年龄>40岁、嗜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10-14]。西方研究提示基因D型较A型更易导致疾病进展[15],而亚洲研究则认为基因C型风险更大[16-17]。有关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的确切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来证实。2自然史病毒复制在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中较为普遍。有研究发现,至少30%~70%的HBV相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体内有活跃的病毒复制。2项来自欧洲的研究显示,35%~55%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BeAg阳性,48%的患者HBVDNA阳性,而治疗后出现HBeAg血清转换或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者预后较好[12,18]。HBsAg滴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明确。代偿期肝硬化进一步进展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失代偿期肝硬化通常是代偿期肝硬化隐匿进展的结果,一些诱发因素可导致病情进展[19]。约14%代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乙肝肝硬化指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