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轮系及其设计§11-1、轮系及其分类轮系:由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或轮系。1.轮系的分类根据轮系运转中齿轮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否固定,将轮系分为两大类。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轮系及其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轮系的分类方法,能正确划分轮系的类型。2)能正确计算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3)对轮系的主要功用有较清楚的了解。4)了解行星轮系设计应满足的条件重点:本章讲授的重点是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以及轮系的功用。难点: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学手段及教具:利用多媒体的图形显示和动态演示来介绍轮系的定义及其分类,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本章讲授5学时,其中习题课为1学时,且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1)轮系及其分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平面定轴轮系、空间定轴轮系;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基本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周转轮系的类型、行星轮系、差动轮系的传动比;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5)轮系的功用;6)行星轮系的设计(略讲)及其它传动简介课后作业至少应包括;平面定轴轮系、空间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或行星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的基本内容。阅读指南本章讨论了简单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问题,顺便提及机构设计应满足的几个基本问题。而对于机构详细的设计方法、结构形式、效率计算、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等问题及其它各类较复杂轮系的设计问题可以参阅:《行星传动机构设计》(第2版)饶振刚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设计》马从谦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封闭差动轮系由于参数选择不当会形成“循环功率流”,它会造成机构效率降低、功率损失过大,设计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的书中不仅介绍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还给出了具体实例;《MechanismsandDynamicsofMechinery》H.H.Mabie,C.F.Reinholts新型的行星齿轮传动在实践中不断被采用,如;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摆线行星传动和谐波传动等,有兴趣对此做深入学习和研究,想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的传动原理、传动比的计算、几何尺寸设计、机构的结构形式、效率计算、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等问题,并寻求这方面的设计实例、图表,图例等,可以参阅:《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冯澄宙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谐波齿轮传动的理论和设计》)沈允文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1)定轴轮系轮系运转时,其中各齿轮轴线位置固定不动,则称之为定轴轮系。(2)周转轮系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不固定,而是绕某一固定轴线回转,称该轮系为周转轮系。(3)混合轮系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者由两个以上的周转轮系所组成的轮系,称为混合轮系。2.本章重点解决的问题:传动比的计算(齿数问题)§11-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轮系中首、末两构件之间传动比的大小,另一则是确定首、末构件之间的转向关系。如图示为定轴轮系,其传动比大小的计算公式可推导为:推广到一般情形,设A为输入轴,B为输出轴,m为外啮合的对数,则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的计算公式为:平面定轴轮系的转向关系可用在上式右侧的分式前加注(-1)m来表示,或用画箭头的方法来表示。空间定轴轮系的转向关系则必须用画箭头的方法来表示用对于空间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仍可用上式计算,但方向则必须用画箭头方法来表示;如图示的圆锥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注意事项1)传动比计算应包括的大小和方向。2)关于惰轮(中介轮、过轮)§11-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1.基本的周转轮系(2K-H型)1)基本构件:中心轮(太阳轮)3←行星轮2→中心轮(太阳轮)3↑行星架H(系杆)2)自由度:F=3*4-2*4-2=2基本周转轮系:行星轮系F=1(固定一个中心轮)差动轮系F=2(中心轮均不固定)2.基本的周转轮系(2K-H型)的演化演化途径:内啮合→←外啮合;单联齿轮→双联齿轮→多联齿轮;3.基本的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基本原理:(反转法)试想将整个机构加上一个与系杆H的转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公共转速(-ωH),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