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实验课教材药物化学实验课教材药物化学实验指导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药物化学实验课教材实验一阿司匹林(Aspirin)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合成路线如下:OHCOOH__H3COOH+(CH3CO)2O+__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100ml锥形瓶、100ml量筒、抽滤瓶、布氏漏斗、恒温水浴锅、水泵试管夹封口塑料纸2、药品:水杨酸醋酐浓硫酸无水乙醇四、实验方法(一)乙酰化在10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5g,醋酐7.5mL,浓硫酸3滴轻轻振摇(注意勿将固体粘附到瓶壁上),至水杨酸溶解,再在50~60℃水浴锅上振摇10min。若已析出结晶,仍于50~60℃水浴内反应10min。冷却,将反应液倾入75mL冷水中,继续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抽滤,压干,得粗品。(二)精制将所得粗品置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15mL乙醇,于水浴上加热至阿司匹林全部溶解,稍冷,将滤液慢慢倾入40mL60℃热水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析出白色结晶。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50℃干燥1小时。五注意1.乙酰化反应所用仪器、量具必须干燥。2.乙酰化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增加副产物(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药物化学实验课教材实验二磺胺醋酰钠的合成磺胺醋酰钠用于治疗结膜炎、沙眼及其它眼部感染。化学名为N-[(4一氨基苯基)-磺酰基]-乙酰胺钠-水合物,化学结构式:H2NO__H2O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一、目的要求1.了解pH、温度等条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2.掌握利用理化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纯化产品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磺胺的N1和N4均可被乙酰化,当N1成单钠盐离子型时,反应活性增强,可主要乙酰化于N1上,故可在氢氧化钠和醋酐交替加料,控制pH12~14,保持N1为钠盐时,来制取磺胺醋酰钠。合成路线如下:1.乙酰化反应(磺胺醋酰的制备)H2NOSNH2+(CHCO)O32NaOHpH=12-13H2NO__pH=4-5H2NH+O__2.成盐反应(磺胺醋酰钠的制备)H2NO__3NaOHpH=7-8H2NO__H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球形冷凝管(290mm/24mm2)、三颈瓶(250mm/24mm3)、温度计、10ml量筒、抽滤瓶、布氏漏斗、水浴锅、恒温水浴锅、水泵精密pH试纸、铁架台2、药品:磺胺氢氧化钠溶液(22.5%、43.5%、77%氢氧化钠溶液)醋酐10%、36%盐酸四、实验方法药物化学实验课教材(一)磺胺醋酰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子及温度计的250mL三颈瓶中,加入磺胺2.6g,22.5%氢氧化钠4mL,开动搅拌,并加热至50℃左右。待磺胺溶解后,分次加入醋酐0.75mL,5min后加入77%氢氧化钠0.45mL。剩余1.3ml醋酐与1.45ml77%氢氧化钠溶液以每次各0.2ml每隔5分钟交替加入(先加氢氧化钠,后加醋酐,加醋酐时用滴加法,NaOH可一次加入;pH值保持在12~14,否则补加氢氧化钠)。加料期间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加料完毕继续保持此温度反应30min。反应完毕,停止搅拌,将反应液倾入烧杯中,加水3mL稀释,于冷水浴中用36%盐酸凋至pH7,放置30min,并不时搅拌析出固体,抽滤除去固体。滤液用36%盐酸调至pH4~5(最好接近4,调后冰水浴15分钟),抽滤,得白色粉末。用3倍量(3mL/g)10%盐酸溶解得到的白色粉末,不时搅拌,放置30min,抽滤除不溶物。滤液用40%氢氧化钠调至pH=5,析出磺胺醋酰,抽滤,干燥。(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将磺胺醋酰置于50mL烧杯中,加3-5滴蒸馏水,于水浴上加热至90℃滴加22.5%氢氧化钠至固体恰好溶解,放冷,析出结晶,抽滤,干燥,计算收率。五注意.在反应过程中交替加料很重要,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一定的pH值(PH12~13)。.调PH值时应控制酸或碱的用量,切勿调来调去。.将磺胺醋酰制成钠盐时,应严格控制22.5%NaOH溶液的用量。因磺胺醋酰钠水溶性大,由磺胺醋酰制备其钠盐时若22.5%NaOH的量多,则损失很大。必要时可加少量丙酮,使磺胺醋酰钠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