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一轮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复习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的特殊性,切实把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2.不断提高学生识别提取图表信息、通过类比分析找出规律等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3.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和绘制生物图的技能。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识图、析图和画图的习惯,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学重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实质,即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2.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的辨别与分析。教学策略教师课前精心制作课件,课堂复习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充分运用图形、动画等展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牢牢抓住染色体变化这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重要概念及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行为,师生共同分析染色体数目及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适时进行课堂评价,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表格的形式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坐标图的形式分析染色体的数目和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以一定的技巧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图。课时安排1课时或2课时(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内容(复习过程按课件的程序)一、知识盘点:1.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2.细胞分裂的主要特征及比较;3.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4.细胞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联系;5.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的辨别与分析。二、问题串问题1: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哪些?问题2:通常用什么方法表示细胞周期?问题3:怎样通过实验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问题4: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及细胞核中DNA的含量怎样变化?问题5:怎样模拟探究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问题6: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有何联系?问题7: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及细胞核中DNA的含量怎样变化?问题8:如何判别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三、进一步认识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上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推算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分子的数量。四、梳理相关概念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的具体含义: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③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2.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为什么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X和XY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存在于什么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于什么时期?染色体的复制和DNA分子的复制有什么关系?)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4.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交叉互换)。5.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联系: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五、几个比较表表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不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同点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形成两个子细胞。不出现细胞板,在赤道板位置以缢裂方式形成两个子细胞。表2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睾丸)卵巢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形成的性细胞数1个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精子)1个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