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一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卷(测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Mg:24Al:27Cl:35.5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010年4月召开的首届世界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各成员国未来应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的中子数为235B.和是同一种核素C.“低碳经济”要求2.下列有关叙述所指的“反应”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苯酚与氯化铁溶液混合发生的显色反应B.用铂丝蘸取硫酸钠溶液灼烧发生的焰色反应C.蛋白质与浓硝酸发生的颜色反应D.纤维素、淀粉发生的水解反应不是1:1的是()A.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D.常温下,pH=7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的与4.某无色溶液呈弱碱性,用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产生氧气,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C.、、、D.、、、5.2010年10月4日下午,位于匈牙利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一家铝厂废物池发生泄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单质铝与浓硫酸不反应B.铝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铝不活泼26.室温下,Cl2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经高温蒸干后得到物质是()A.NaClO和NaClB.NaClC.NaClOD.NaOH7.下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7的是()℃NH4Cl溶液B.25℃NaHSO4溶液C.100℃NaNO3℃NaF溶液8.新余市前卫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10月9日下午5时左右发生马来酸酐气体泄露事件,其结构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马来酸酐分子式C4H2O3B.马来酸酐能使溴水褪色C.马来酸酐经水解得到的马来酸有两种异构体D.1mol马来酸酐最多能消耗1molNaOH9.下列转化过程中,物质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白色B.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黑色→红色2的酚酞溶液:无色→红色D.常温下NO接触空气:无色→红棕色10.某溶液中含有、、,现用溶液、盐酸和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剂A为溶液B.沉淀3的化学式可能是C.生成沉淀1的离子方程式为:+2=↓D.生成沉淀2的离子方程式为:+=↓11.某课外研究性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该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和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所得气体成分只有一种,则气体为B.所得气体成分有两种,则气体为、C.所得气体成分有三种,则气体为、和,则该气体中一定含有12.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A、E同主族,B、C、D同周期相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D2与水反应生成D的单质,同时生成的化合物溶于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D与A、B、C、E分别结合均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D.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按A~E的顺序依次增大13.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确定中和滴定的终点。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该原理在常温时,分别测定NaOH溶液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并得到如图所示曲线。①待测溶液:100mL氨水、100mLNaOH溶液的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定NaOH溶液时,所得的曲线是bB.达到滴定终点时,N点溶液的pH<7,M点溶液的pH=7为D.NaOH溶液的pH=1314.对可逆反应mA(g)+nB(g)pC(g)+qD(g)<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m=q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pmolC的同时消耗mmolA,则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若该反应的图像如上图所示,则m+n=p+q,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