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倔强的小红军这是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情景,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用“-------”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这段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说明小红军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忍饥挨饿已经非常疲惫、虚弱。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让这个孩子如此虚弱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词语。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十分疲惫默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思考:1、用直线画出其中小红军的的语言描写2、用波浪线画出其中的动作描写3、用圆点画出其中的神态描写它们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小红军的什么性格?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小红军用哪些理由说服了陈赓离开自己往前走?1、234小红军明明很累,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体现了小红军什么好的品质?小红军为什么拒绝和陈赓一块走,还说要等同伴?由此可以看出小红军的身体怎么样了?小红军为什么拒绝陈赓的粮食?为什么还要拉自己的干粮袋让陈赓看?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赓是一个对战士怎么样的人?小红军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这段话中,如果把“终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读一读,比较一下。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上,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陈赓同志骑在马上,为什么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本段中陈赓想起一连串的孩子,这些孩子是些什么身份?与小红军有什么共同点?既顽强又机灵,能随机应变,不怕苦和累,从不拖累别人,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害怕。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些什么?他明白了些什么?“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这些都是骗陈赓同志先走的话。小红军已经不行了……除此之外,你还能感受到陈赓同志明白了些什么?陈赓他明白了他碰到小红军的时候,小红军已经十分疲惫,也没有同伴,更没有干粮,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况,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他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给已经疲惫不堪的陈赓再增加一点儿负担,不愿意拖累别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这是一块怎样的牛膝骨?上面还有牙印说明什么?陈赓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这个小兄弟?因为陈赓觉得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小红军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文中通过描写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红军,而小红军用种种理由说服陈赓同志,最后牺牲的经过,体现了陈赓同志是一位的首长;体现了小红军具有的品质。课后作业1.阅读长征的故事,及有关陈赓的故事。2.摘抄一些文章中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