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途经14个省(区、市),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度9102公里,项目总投资1422亿元。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这些天然气每年可替代7680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减少粉尘排放量66万吨。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区?(2)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河流B.交通C.城市分布D.农业类型(3)简述二线主干管线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4)简述主干管线跨过长江后铺设管道要克服哪些困难?(5)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解析】本题涉及我国的大地形单元分布,地域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等问题。综合性较强。第(1)题,要认真观察材料二线路的走向,注意省(市、区)提示。第(2)题,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工程主干管线走向主要经过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第(3)题,地表环境要从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4)题,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要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点。第(5)题,据材料一可以从能源供应、改善环境、互利共赢等方面分析。答案:(1)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天山、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等。(2)C(3)主要经过了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地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4)铺设管道要克服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障碍。(5)是能源多元化进口渠道之一;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可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互利共赢等。【规律技巧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不平衡,要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了解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以及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变式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材料三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已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四(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A.湖北、河南B.河北、北京C.河南、河北D.湖北、安徽(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分析东线、中线各自的优、劣,可从水量、水质、投资、建成后的运营成本等方面思考。第(2)题,易形成水土流失必须是地形上多山,起伏较大。再结合材料一图可得出答案。第(3)题,结合水库综合效益,分析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