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思想文化与近现代思想解放》专题复习涟源市第五中学唐述达一、考点回顾:本专题是高考重点命题区之一,近年来考查过的知识点先后有:先秦的思想主张,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的宗教哲学,新思想的萌发,洪秀全的思想,康有为的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真理标准讨论,党的基本路线,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四大发明的作用,僧一行的历法,《天工开物》,建安文学,杜甫的诗风,话本的兴起,两汉的造纸术,唐朝的茶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航天技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等。二、高考预测:对于本专题要全面系统的复习,尤其要重视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及思想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注意今后的高考试题在考查近代化与现代化时可能附带考查近现代的科技成就。在高考题型上,可能以选择题考查分散的知识点居多,同时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分析、联系等能力也有很大的可能性。1、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传统思想演变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2、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是考查的热点。3、近现代主流思想演变是考查的热点。4、可能就近现代著名思想家、领袖人物的基本思想与实践组构题目。但这组构可能是非常实际和具体的,与现实紧密相连的。5、年高考将继续围绕主干知识,侧重于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思想家的观点和特点,思想解放发展的轨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6、比较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三、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体恤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些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又主张维护周礼,认为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发展:①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②荀子: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2、秦朝: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崇法排儒厄运:秦朝时因儒家的思想主张不适应当时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生们又经常非议时政,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排斥和压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3、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西汉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1)主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2)影响: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利于封建教育的发展;独尊儒术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4、宋朝:儒学新发展——理学产生发展。(1)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2)内容: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清——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1)、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2)、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3)、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