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4页。共11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部分得分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1、下列有关物理学史或物理理论及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首先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及力等概念B.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有:万有引力作用、强相互作用、磁相互作用、电相互作用C.牛顿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D.选择参考系后,若一个不受力的物体,能在这个参考系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样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2、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D.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3、物块A和B用平行于斜面的轻杆连接,如图(a)静止于固定斜面上,此时轻杆作用力大小为F且不等于零;若A、B对调并如图(b)放置在该斜面上,则轻杆作用力大小A.等于FB.小于FC.大于D.等于零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在平行于固定斜面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斜面的倾角为30°,则匀速运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B.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小于FC.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D.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6.如图所示,两梯形木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的接触面倾斜.A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直墙面上,关于两木块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作用B.木块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木块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D.木块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一定向右7.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B,A在西、B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中t2=2t1,由图可知FFFFA.B.C.D.k2k3k4kA.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B.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C.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D.小鸟和汽车在0~t2时间内位移相等8.—甲、乙两车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甲车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乙车图象为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B.0~t1时间段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C.t1时刻,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的2倍D.0~t1时间段内,t1/2时刻甲、乙距离最大9、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则该质点的x-t关系图象可大致表示为下图中10、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0.5m/s和-1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加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