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则徐虎门硝烟》有感中国近代史论文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论林则徐虎门销烟与其爱国精神摘要: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史学界一致认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高度的爱国精神贯穿了他整个一生。关键字:林则徐、爱国主义、经国救世、道光、鸦片、义律、虎门销烟、琦善、香港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正文: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其原因诸多,但是都是有据可循的。首先其幼年生活便让他认识到了许多世事,因而为其爱国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石。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此事记录在林则徐著文《先妣事略》[1])。贫苦的童年,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2]。四岁时,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3]。林宾日教学方第1页共8页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津津有味吃着豆腐。后来林家以此事来教诲子孙知足常乐的道理。XX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次遇到林则徐,对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必成大器。果然,林则徐十四岁时,就考上秀才,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其次,其父亦通过各种途径让林则徐接触一些大家,而林则徐也主动向大家学习交流,这也为其早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买下了伏笔。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汉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为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有深刻的思考,经世匡时之思想对林则徐有潜移默化作用,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林则徐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墓不远,结果那里成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此后,林则徐特意游览历代爱国主义者的遗迹,不断受到爱国及民族思想的薰陶。正因为林则徐从小便受到良好地教育以及良好地成长环境,所以他才形成的正确的思想以及清正廉明的作风,尤其是他的贫苦的童年生活以及之后其父亲给其讲述的诸多事件,使得他更加认识到了人民的疾苦,而这种对人民的疾苦的认识随其成长逐渐升华为一种责任——爱国主义,这也是他为何能够承担禁烟大任的一重大原因,当然,这也为之后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奠定了基础。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外部环境对林则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那就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外,林则徐一直倡导开眼看世界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制定抵抗侵略的‘制宜之策’,直接为当时的侵略斗争服务;二是为了探求富国强兵的‘富强之道’,为增强国力,振兴民族的长远利益服务,这也使得在鸦片战争之初的小规模战争中多次打击英军嚣张的气焰。1830年,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美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大第2页共8页量贩卖鸦片[4],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白银外流,主张禁烟和弛烟的两派官员争论不休。虽然只有少数官员主张禁烟,由于林则徐深刻认识到鸦片的巨大危害,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