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宗晓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joyzong@126.com儿童自我了解与社会理解的发展儿童自我了解与社会理解的发展自我意识与社会理解对自我的意识:儿童对自我的了解简单形式:意识到“我”的存在复杂形势:可以理解自己的思想并进行相应的判断与分析。社会理解: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群体意识的理解。儿童只有具备社会理解的能力才能了解他人,形成与他人的紧密联系,也就是友谊。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了解群体对自己的要求,和谐地融入群体。相关的心理学实验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你知道他会……”:韦尔曼的心理理论实验“我知道你知道……”:心理理论的二级信念实验“你认为他会……”: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研究社会期望决定性别角色:儿童性别角色影响因素的研究“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幼儿性别同一性发展的研究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二、实验过程实验的被试是88名3~24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自我意识的诞生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三、实验结论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游戏伙伴阶段(6~10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兴趣,但认不出自己。第二阶段是退缩阶段(13~20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与镜子外的东西是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着自己的动作更是显得好奇,但似乎不愿与“他”交往。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阶段(20~24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我意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这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立刻用手去摸。什么是自我意识心理学家对自我意识的涵义也作了不少探讨,比较普遍的观点有:1.自我意识就是关于自我的意识;2.自我意识是关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观念系统;3.自我意识就是自我;4.自我意识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简单地说,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其中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观念有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投射自我是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自尊有着复杂关系。)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我”等问题。她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我效能等层次。其中,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3.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是自我控制的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每一个正常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同别人的关系,意识到当时所处的情境,体验着当时的情感,并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扮演自己适合的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并且保持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举止,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3~4岁之间;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周岁左右;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5岁期间。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