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记忆第八章记忆结构一:(自学)第一节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了解)第二节了解巴特利特的记忆研究(了解)第三节记忆的过程(了解)第四节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了解)第四节最新研究实例(理解)结构二: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掌握)第二节掌握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掌握)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建法、部分报告法、记忆广度法、分散注意法第三节内隐记忆(掌握)一、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二、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三、内隐记忆的测验方法实验心理学1.记忆实验的自变量有哪些?记忆实验的材料有哪两类?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用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观点去解释记忆,将记忆分为哪三个系统?3.研究记忆的传统方法有哪些?4.何谓内隐记忆?何谓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5.何谓任务比较方法学?何谓实验性分离?6.补笔和知觉辨认的方法特点是什么(从间接测量上分析)?实验心理学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掌握)1、自变量(1)刺激材料的性质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艾宾浩斯设计“无意义音节”,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准确的量值。实验心理学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也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克服不确定性,这是实验有效性的又一个保证。在记忆实验中,设计无意义刺激材料为的是防止产生联想,由于被试者在知识、经验、理解上的不同,一旦产生联想,就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即定量(quantification),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者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实施定量,结果才能比较。实验心理学(2)刺激呈现的速度(影响记忆的类型)、间隔时间的长短(过短容易产生似动和视觉潴留);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4)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5)指导语。实验心理学2、因变量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这二类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实验心理学(1)回忆类实验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2)再认类实验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第一是“是/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程序。第二是“迫选再认”的实验,这是一种“多择一”程序。实验心理学3、控制变量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控制外显的变量相对容易些。从构思实验起,就要充分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者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一般都要有效地防止干扰,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关于控制那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包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研究表明,记忆过程中被试者机体内部的波动是十分活跃的,其中的奥秘目前还远远不能得到全面揭示。认识到有这一干扰,无非是使实验研究者更加重视控制额外变量。有经验的研究者往往采取间接的步骤,以把这种干扰尽可能地限制住。实验心理学二、记忆研究的材料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般说来,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实际上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和为了进行实验的方便,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标准:①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测出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实验心理学②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这样既便于记分,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