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利尿药利尿药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利尿药利尿药利尿药利尿药(diuretics)(diuretics)是一类是一类直接直接作用于作用于肾脏肾脏,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Na(Na++、、ClCl--、、KK++、、CaCa2+2+、、MgMg2+2+等等))和和水分的重吸收水分的重吸收,,促进其排出促进其排出,,增加尿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量,消除水肿的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也可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等。用于高血压、尿路结石等。定义:定义:肾单位肾单位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集合管皮质髓质尿液生成的环节尿液生成的环节尿液生成的环节尿液生成的环节•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形成原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分泌肾小管、集合管分泌•(终尿)(终尿)1.1.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形成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形成原尿。每日原尿每日原尿180L180L,尿量,尿量1-2L1-2L。。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由于严重心衰或休克,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由于严重心衰或休克,使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率过滤明显下降而引起少尿时,应增加肾脏血流量。率过滤明显下降而引起少尿时,应增加肾脏血流量。多巴胺,氨茶碱,强心苷多巴胺,氨茶碱,强心苷常用的利尿药不是作用于肾小球,而是直接作常用的利尿药不是作用于肾小球,而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2.2.近曲小管近曲小管NaNa++经被动转运、经被动转运、NaNa++-H-H++交换交换至上皮细胞,再经至上皮细胞,再经NaNa++泵主动泵主动转移至组织间液。转移至组织间液。HH++来源于来源于COCO22和和HH22OO在在碳酸酐酶碳酸酐酶作用下生作用下生成的成的HH22COCO33。。碳酸酐酶抑制药碳酸酐酶抑制药因以下各段对因以下各段对NaNa++、、HH22OO重吸重吸收有代偿性增加,收有代偿性增加,HCOHCO33--排出排出增加易致增加易致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近曲,近曲小管不是利尿药产生利尿作用小管不是利尿药产生利尿作用的主要部位。的主要部位。NaNa++33、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该段上皮细胞对水该段上皮细胞对水通透,对通透,对NaNa++和尿素和尿素不通透,尿液流经此不通透,尿液流经此段至髓袢底部,管腔段至髓袢底部,管腔内渗透压逐渐升高。内渗透压逐渐升高。33、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存在存在NaNa++-K-K++-2Cl-2Cl--同同向转运蛋白,向转运蛋白,NaNa++泵泵是同向转运的驱动力是同向转运的驱动力•KK++形成再循环。形成再循环。•CaCa2+2+、、MgMg2+2+可从细可从细胞旁道重吸收。胞旁道重吸收。髓袢升支粗段:影响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CaCa2+2+MgMg2+2+KK++高高渗渗HH22OOHH22OOHH22OOHH22OO肾对尿液的稀释功能:当尿液流向肾皮质时,管腔内渗透压逐渐由高渗变为低渗,直至形成无溶质的净水。肾对尿液的浓缩功能:由于NaCl等重吸收到组织间液,形成肾髓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处于高渗髓质中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的影响下,水被重吸收,使尿液浓缩。髓质4、远曲小管近端•存在Na+-CL-同向转运蛋白,将Na+、CL-同向转运至细胞内,对水几乎不通透,进一步稀释尿液。•Ca2+在甲状旁腺激素调节下,经钙通道至细胞内,再经Na+-Ca2+交换转运到细胞间液。5、远曲小管远端与集合管•主细胞:K+-Na+交换•A型插入细胞:H+-Na+交换•受醛固酮的调节:①促进H+-Na+交换。②促进Na+通道转运蛋白合成,促进Na+向细胞内转运。③激活Na+泵,促进K+-Na+交换。•只有在抗利尿激素ADH存在下,集合管才对水通透(通过水通道蛋白)。HH++NaNa++HCOHCO33--HH22CO3CO3COCO22+H+H22OOCOCO22H++NH3NH4+利尿药的分类利尿药的分类高效利尿药:作用于高效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干扰,干扰NaNa++-K-K++-2Cl-2Cl--同向转运。同向转运。呋塞米呋塞米中效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中效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抑制和远曲小管近端,抑制NaNa++-Cl-Cl--同向转运。同向转运。氢氯噻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