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一中学、曲周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每空1.5分,共60分)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2.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液B.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C.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液体①中含胰岛素、呼吸酶、乙酰胆碱、CO2等物质C.长期营养不良会使②中液体减少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③Na和Cl属于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相应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A.①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5.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内合成,随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增大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6.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B.如果刺激A处,C处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偏转两次7.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8.如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血糖浓度高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10.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从轴突传到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元之间一般需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11.如果给一正常家兔注射较多的甲状腺激素,则该家兔()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D.新陈代谢减弱12.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这是因为()A.肌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B.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C.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D.蛋白质分解,使尿糖升高1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14.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受机体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分泌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能分泌促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